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近来面向社會公示,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其间提出,青島將打造全球闻名的海灣都會。

瑞典克朗匯率?瑞典克朗匯率

除青島市之外,近期,成都、武漢、深圳等多地均發佈國土空間規劃,這是“多規合一”後各地初次發佈未來規劃。

即期外匯买卖,即期外匯买卖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树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幹意見》明確將主體功用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交融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效果。

163801,163801

多地的未來規劃有何特點?城市人口規模怎么?交通發展怎樣?新京報記者整理以下幾大關註點。

關註1:各地城市人口規模怎么?

在各地公示的規劃中,對於未來的人口規模進行瞭規劃。

在人口規模方面,成都提出,將堅持以水定人、以水定城,根據水資源承載力約束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約束,確定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400萬人。

考慮人口流動性和人口發展的不確定性,成都依照規劃城市人口上浮20%装备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市政基礎設施。

根據此前四川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首要數據情況,成都市的常住人口初次打破2000萬大關,達2093.8萬人,成為繼重慶、上海、北京之後我國第四個常住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城市。

深圳提出,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1900萬人,實際服務浓艳人口2300萬人以上。

規劃指出,這一目標的提出,是基於資源環境緊約束的現實狀況,綜合考慮城市宜居水平,依照1900萬常住人口規模装备較高品質住宅以及基礎教育設施;依照2300萬實際服務浓艳人口規模装备行政浓艳、醫療等公共服務和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

根據此前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深圳市常住人口為1756萬人。

武漢則提出,至2035年,規劃可容納常住人口1660萬人,依照2000萬人的服務人口配備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根據此前發佈的武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武漢市常住人口達1232萬人。

關註2:多地提出打造国际級城市群

在區域協同方面,多地在規劃中提出打造城市群的概念。

成都提出,將推動區域協調,共建成渝国际級城市群。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將圍繞“一極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發揮成都和重慶中心城市帶動效果,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动力。

同時,成都將推動幹支聯動引領區域協同發展,構建以成都為中心,德陽、眉山、資陽為支撐的成都都市圈;建好“經濟區”,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深圳提出,將主動負擔起區域發展引領責任,攜手周邊城市共建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和国际級城市群。規劃提出,深圳將支撑港澳融入國傢發展全局,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交融互動,同時發揮“一核一代一區”主引擎效果。

此外,深圳還提出,將加速建設深圳都市圈,並高標準建設深汕特別协作區。

武漢提出,將加強武漢城市圈與長沙、南昌等城市群產業協作、交通聯網、創新協同和生態共治,打造長江中遊国际級城市群。

同時,武漢將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立體交通網絡,建設輻射全國、連接國際的中部樞紐,建成長江經濟帶、京廣發展軸“十字形”城鎮走廊的重要支點。

青島則提出,將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揮青島中心引領,構建協同互補的區域空間格式。

關註3:航空、鐵路、城市交通……“交通樞紐”概念頻現

在增強門戶樞紐功用方面,成都提出,將以天府、雙流國際機場為支撐,打造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載體,構建中西部面向泛歐泛亞的陸港主樞紐。

依照規劃,成都將構建“148”高鐵圈,即成渝地區1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通達,北上廣等全國首要城市8小時可達;“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即成渝地區3小時可達,西安、昆明、貴陽等周邊省會城市8小時可達,北上廣等城市20小時可達。

在城市交通方面,成都提出,將推動都市圈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四鐵交融。”成都提出,公交出行分擔率占機動化的70%,軌道出行占公交的80%,綠色交通出行分擔比達85%。

深圳提出,將寶安國際機場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空鐵綜合樞紐,旅客吞吐量達到8000萬人次以上;同時推動深圳都市圈城際線網的規劃建設,打造“軌道上的一小時都市圈。”

在軌道交通方面,深圳提出,將树立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客運樞紐為中心、其他公交方法為補充的城市公交體系,建成1000公裡以上的地鐵網絡,實現都市中心區與外圍城市功用中心45分鐘可達。

武漢提出,將整合城市交通資源,全面提高武漢空港、陸港、水港的聯運才能,打造高效快捷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在軌道交通方面,武漢提出將實現近漢城鎮30分鐘到達副城中心,60分鐘到達主城中心區,實現重要交通樞紐、市級中心、副城中心之間30-45分鐘互通。

青島則提出,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其间,將建設国际一流港口,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創建上合組織國傢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沿黃流域的最快捷出海口,构成產業特征鮮明、功用完善的臨港經濟區。

關註4:不同地區發展目標各異

在首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各地也提出瞭各具特征的城市未來發展目標。

青島提出,將建設全球闻名的海灣都會。

其间,到2025年,青島市根本建成開放、現代、生机、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到2035年,建成開放、現代、生机、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到2050年,建成開放創新、容纳多元、美麗宜居的全球海灣都會。

成都提出,到2025年,根本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演示區;到2035年,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演示區、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充沛體現中國特征、時代特征、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国际城市。

深圳提出,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城市,根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和全民同享的和美宜居美好傢園,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典范;到2050年,將以愈加昂揚的姿態耸峙於国际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編輯 胡閑鶴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