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美貿易戰爭論文急用1000寫
昏,我無語,論文發給你了可是我的答案還沒顯示~~~~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分數就加在這個上面吧
② 談談中美間貿易貿易摩擦。1000到2000字之間論文
中美間貿易摩擦形勢分析
發布日期:2010-03-30 作者:中華五金網采編 瀏覽次數:303
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兩國在政治經貿領域的摩擦不斷。不論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分歧、對臺軍售、奧巴馬執意會見達賴還是對人民幣匯
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兩國在政治經貿領域的摩擦不斷。不論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分歧、對臺軍售、奧巴馬 執意會見達賴還是對人民幣匯率施壓等,都對中美間的經貿來往制造障礙。而自去年9月輪胎特保案以來的各種貿易摩擦 更使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與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變得復雜。
近期,中國出口第一的稱號更使其成為全球各國貿易保護的焦點。2009年的世界貿易數據顯示,美國 成為最大的進口國,中國成為最大的出口國。面對空前的貿易保護考驗,中國商務部自今年以來不斷發表聲明,反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以此為“借口”對人民幣匯率的施壓。
2月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美方應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履行承諾,不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不搞貿易保護主義,切實維護中美經貿關系大局。3月份,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堅定地表示,不要把外貿簡單地和匯率聯系起來,現在急需解決的是國際貿易平等的問題。
隨著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即將在5月召開,中美貿易問題勢必成為焦點。面對著本輪金融危機后中國的不斷崛起,未來中美貿易發展之路勢必更加曲折。
【1】中美貿易摩擦迅速升級
據世界貿易組織的估計,2009年世界商品貿易總額為248950億美元,數據顯示中國于2009年成為了第一大出口國,美國成為第一大進口國。雖然總量上美國占世界第一,但是逆差規模美國也成為了世界第一。
媒體分析指出,中國的出口總值排名第一并沒有太大意義。成為第一大出口國,對于中國出口商意味著更嚴峻的外貿形勢。根據WTO的數據,2008年世界上34%的反傾銷 案是針對中國發起的。商務部數據顯示,僅僅在2009年的前10個月我國已遭受貿易救濟調查99起,共涉及116億美元,我國在應對貿易摩擦和維護貿易安全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商務部表示,中美經貿關系一進入2010年就急轉直下,首先是貿易摩擦迅速升級,美國對中國所設置的貿易壁壘接連不斷:
1月5日,美國商務部作出初裁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超過3億美元的鋼絲層板征收43%到289%的臨時反傾銷關稅;
2月6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生產的禮物盒以及包裝絲帶征收最高超過230%的反傾銷稅;
2月24日,美國商務部又初裁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征收從11.06%至12.97%不等的反補貼關稅。
與此同時,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
就歐盟而言,也在仿效美國,頻繁對中國的皮鞋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征收懲罰性關稅。2月18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的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中國16個紙類產品稅號,并將在未來15個月內對中國企業是否存在傾銷行為做出最終裁決。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美國對中國設立了非常嚴格的、單獨的出口管制,中美貿易之間并不平衡。
數據顯示,今年對美貿易的增長態勢明顯落后于行業回暖大勢。1月上海海關對美實現進出口總值7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但在同期關區前5大貿易伙伴中增速最低,其中對美出口的增長更是只有6.5%。廣州海關的統計結果也非常類似,今年1月廣州海關對美貿易總值雖比去年同期增長8.3%,但在對香港、歐盟、美國等3大貿易伙伴的貿易中增幅最小,比同期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體增幅低25個百分點。
【2】多重因素導致中美貿易摩擦
為什么美國要針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業內普遍表示,美國內部經濟不穩,奧巴馬政權策略以及未來中美發展格局是主要原因。
1.競選壓力迫使奧巴馬實施貿易保護
專家指出,美國經濟目前雖有復蘇,但失業率很高,只要美國就業形勢沒有改善,強大的工會力量繼續對奧巴馬政府施壓,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就會長期存在,并愈演愈烈。當前美國勞工失業率為9.5%,雖較去年底下降了0.5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歷史高位。以勞工為主要“票倉”的民主黨政府為了贏得中期選舉,也為了兌現競選承諾,也必將在貿易保護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加大對華貿易保護措施也成為其轉移國內失業民眾不滿情緒,贏取選戰的策略之一。
2.美國實施“全國主動出口”戰略的一部分
今年1月奧巴馬在就任以來的首次國情咨文中提出,將在未來5年內促使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作為落實這一目標的具體舉動,美國商務部隨即公布“全國主動出口”戰略,稱將從加強貿易拓展、方便貿易融資以及強化貿易規則三大方面扶助美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而貿易保護也成為美國促使出口翻番的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國公布的2011年預算中增加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8000萬美元的撥款,以培養328名向美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貿易專家,幫助23000家企業開始或加大出口,未來5年內使至少向一個海外市場出口的中小企業數量增加50%。專家指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是發起和仲裁貿易摩擦的機構,培養數百名向美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貿易專家無疑將增加貿易摩擦案件的數量。
3.國力競爭的必然結果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中美雙方實力對比發生的重大變化,必然導致中美在和平發展過程頻頻采取貿易保護政策。歷史上,美日貿易摩擦最嚴重的時期就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主因不在于美國是否想增加出口,也不是人民幣匯率低估,而是我國商品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后對原有國際貿易格局形成挑戰后的必然結果。即使奧巴馬不推出“全國主動出口”戰略,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也在所難免。
【3】中美貿易摩擦發展的四大趨勢
分析指出,進入2010年以來,美國采取的對我貿易保護措施更是有增無減,明顯顯現出在頻率、強度、手段以及內容等方面的四大升級趨勢。
首先,貿易保護的頻率升級。從去年11月開始,美國商務部就連續做出初步裁定 ,先后對我出口美國的金屬絲網托盤、油井管、鋼絲層板、禮物盒及包裝絲帶、銅版紙和磷酸鉀鹽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懲罰性關稅,頻率之高近年來所罕見。以銅版紙為例,從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發布立案公告對原產于我國和印尼的銅版紙進行“雙反”立案調查,到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該案作出產業損害肯定性初裁,再到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裁定最終的反補貼關稅比例,整個過程只有不到半年時間,速度之快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其次,貿易保護的強度升級。與貿易保護頻率同樣增長的,還有美對我出口產品征收的懲罰性關稅涉案金額和幅度。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對我輸美金屬絲網托盤實施的懲罰性關稅上限達到438%;去年年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批準對價值約27.4億美元的中國產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關稅,更是創下美對華貿易制裁的金額之最。
再次,貿易保護的手段升級。除了過去一直使用的“雙反”調查、知識產權調查等手段外,去年9月的“輪胎特保案”開創了美國對華貿易遏制的危險先河。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信息部主任龔柏華說,小布什當政期間美國曾對我國發起6起特保調查案,但最后均未實施;而“輪胎特保案”后,必將有更多的美國利益群體要求政府對我國輸美產品征收特別關稅,從而使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摩擦的危險性進一步增加。
最后,貿易保護的內容升級。從服裝、鞋帽、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不斷轉向勞動和技術密集并重型的產品。以造紙行業為例,美國對華出口的限制對象從2005年至今就經歷了從格記錄紙、文具紙、蠟光紙直至最高端的銅版紙的變化;而在鋼鐵行業 ,我國出口美國的鋼鐵產品除了熱軋的兩款產品外,幾乎已經全部遭遇美方“雙反”調查。
【4】中美貿易摩擦的嚴重后果
專家指出,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的升級,不僅直接影響中美經貿關系,也為全球其它國家限制“中國出口”起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繼美國之后,今年2月歐盟同樣對從我國進口的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去年年底阿根廷也步美國輪胎特保案后塵,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輪胎啟動反傾銷調查。
WTO業內人士指出,以美國為代表,國外對華貿易保護的領域正從貨物貿易向匯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領域擴展,貿易摩擦的爭執點也從單個產品向整個產業擴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目前在美國各部門的對華“雙反”案子已經積累了很多,還有數千件關于知識產權沖突的案件,因此今年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頻率和強度一定會更高。
與此同時,對于出口企業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貿易保護影響出口外,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是中國企業的“一塊心病”。今年2月初,奧巴馬就曾表示中國和整個亞洲將繼續成為美國龐大的出口市場,但必須處理匯率問題,以確保美國產品不會面對"龐大的競爭不利因素"。此后,奧巴馬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采訪時表示,他將在今年同我國領導人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進行一些非常嚴肅的談判"。他甚至公開表示,美國需要對全球的外匯政策予以監控,確保其他國家不通過本國貨幣的貶值來謀取不公平的優勢。企業主表示,匯率問題已經成為眾多進出口商的心病,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外貿企業 都因為害怕匯率大幅變動而不太敢接長單。
貿易保護也會增加產能過剩 的風險。分析指出,如果外需市場因為中美高筑的貿易壁壘而遲遲難以打開,那么這部分不斷增加的先進產能就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國內市場的過剩產能,國內企業花了大價錢進行的投資卻難有理想回報,必將影響產業進一步更新的步伐。
【5】尋求中美貿易摩擦解決之道
專家表示,在中美利益之爭的前提下,美國對中國采取貿易限制,真實目的是要逼迫人民幣升值。美國認為只要迫使人民幣升值或者征收高懲罰性的關稅,減少中國的進口,美國人和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就可以更多消費自己生產的產品,工作機會就會被產生出來。
但當前的經濟模式表明,即使中國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也不可能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因為美國已經沒有生產一般消費品的比較優勢。危機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大幅減少,但是美國的失業率攀上26年的歷史記錄。這充分印證中國順差減少,并沒有創造美國生產性就業,甚至使與中國出口相關的服務業的就業機會減少。
對于美國來說,美國的就業機會只能是在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生產和發展中產生。從國際貿易的角度看,美國的比較優勢產品與中國的出口基本沒有重疊性,更多是資本密集和科技密集型產品。只有中國進口美國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為美國的這類產品創造市場,美國的工作機會才能被創造出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也會降下來,并逐漸使中美之間的貿易走向平衡。
專家建議,中美雙方都必須重新思考雙邊貿易政策。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緩解當前中美經濟矛盾。同時面對中國面臨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爭端,中國也在積極應對。近日,有消息顯示中國正準備成立新的機構(中國貿易代表辦公室,CTR)使貿易磋商相關的各項事宜統整處理。
點評:
隨著中國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力增強,“雙反”的目標已逐漸從制造業一般產品如鞋類、服裝和玩具轉移到相對資本和技術密集行業,而這些行業往往也是全球產能過剩的行業。鋼鐵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從近期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以看到,近幾年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多集中在鋼鐵業,其中包括了無縫鋼管、油井管、鉆桿、鋼格板、鋼絲層板等。分析指出,鋼鐵產品未來遭受“雙反”調查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尤其是中國最主要的輸美鋼鐵產品管材類制品。以此推測,未來幾年中國的汽車、機械制造和船舶制造等行業也會和鋼鐵業一樣成為目標。
研究顯示,在國際貿易中,全球產能過剩的行業往往競爭激烈,貿易摩擦頻發。當前,鋼鐵產業在國際上的產能過剩明顯加劇了中國與重要貿易伙伴間的貿易壓力,已成為反傾銷案層出不窮的驅動因素之一。
由于國際貿易制裁調查通常需要進行一年時間,2010年下半年可能成為中國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從更長遠看,到2015年全球產能過剩會達到一個高點,未來鋼鐵行業的國際間貿易往來勢必越發嚴峻。
專家分析指出,當前,眾多的貿易保護措施提醒了鋼鐵行業必須練好內功和外功,內功上對自身進行調整,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消費和投資結構以及地區發展結構上進行內部調整,改變失衡狀態;外功上積極采取維護我外貿利益和權利的措施,為應對即將到來的貿易摩擦進一步高發做更充分準備。只有這樣才能減輕鋼鐵行業外圍的矛盾和壓力。
③ 求大佬找一篇形勢與政策論文,3500字的,關于貿易戰的,多謝
這個網上相關新聞報道資料比較多,可以摘取比較重要的點論述
④ 求一篇從中美貿易看青年大學生應有的歷史擔當3000字論文回答有重謝急用
青年大學生應在基礎領域多下功夫,潛心鉆研,提升本國的科技實力。
⑤ 中美貿易戰的看法論文1500字
一、介紹
近幾十年來,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一直存在,但它們只能被視為“貿易摩擦”。直到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總統備忘錄,并宣布3月23日根據“301調查”的結果,美國將對中國進出口價格征收價值600億美元的關稅。這份總統備忘錄被認為是美國正式與中國展開貿易戰的第一槍。之后,美國司法部開始調查華為,他們認為華為存在安全風險。
二、貿易摩擦的深層次原因
(一)貿易逆差
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4298億美元,年均增長11.5%,從美國進口1539億美元,年均增長14.5%。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順差高達2,758億美元。與二零一六年相比,二千五百七十億美元增加近二百五十億美元,超過二零一五年的歷史最高紀錄,達二千六百一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