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魔幻現實主義,有哪些代表作

魔幻現實主義指的是20世紀的一種繪畫,這種繪畫用現實主義(REALISM)的精確來描繪物體,但是卻悖論般地表現出一種由于對時空因素進行迥然不同的并置所致的奇異的效果。代表作:《危地馬拉傳說》、《佩德羅·巴拉莫》、《百年孤獨》等。

基里科(Chirico)和20世紀20年代的其他羅馬、法國和荷蘭畫家,以及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美國社會畫家,都進行過魔幻現實主義創作。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魔幻現實主義通過使用一種簡化的或者是精細的錯視畫法技巧而使用沒有投影的單一色調(Flat color),將一種神秘的或者是怪異的氣氛融入普通的主題。

1930年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在西班牙馬德里出版短篇小說集《危地馬拉傳說》,是一本充滿魔幻色彩的神話故事集,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佩德羅·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魯爾福1955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這部作品不僅立意深刻,而且在藝術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的巔峰小說之一”。

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是影響力最大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1)魔幻現實主義擴展閱讀:

魔幻現實主義(magic realism)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1925年,德國文藝評論家弗朗茨·羅(Franz Roh)發表一本評論后期表現派繪畫的專著,書名即為:《魔幻現實主義,后期表現派,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干問題》,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表現主義的一種。

受德國魔幻現實主義繪畫影響,意大利作家、文藝評論家馬西莫·邦滕佩利(Massimo Bontempelli)在1926年創辦魔幻現實主義雜志《900.Novecento》。也在美術評論著作中使用這個名詞(他稱為“奇妙的現實主義”),認為是超現實主義之后當代美術界出現的一種新流派。

弗朗茨·羅(Franz Roh)的魔幻現實主義在1927年被西班牙作家翻譯成realismo mágico。

1928年,受歐洲超現實主義影響的委內瑞拉作家烏斯拉爾·彼特里發表短篇小說《雨》,被視為拉丁美洲第一篇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1930年,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發表短篇小說集《危地馬拉傳說》,被視為拉丁美洲第一部魔幻現實主義小說集。

『貳』 魔幻現實主義的評價

如果把魔幻現實主義放到20世紀西方文學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我們會發現其中有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第一,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為產生于當代拉丁美洲的一種文學現象,無疑是屬于世界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有著和西方其他文學相同的共性。當20世紀西方先進地區的文學紛紛沖破傳統現實主義所謂客觀準確描摹現實的樊籬,轉而從個人主觀內省的角度,發現并且表現了從未有過的、全新的現實時,也就給包括拉丁美洲在內的眾多后進地區作家做了一個極具號召力的示范。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幾經艱辛所尋找到的拉丁美洲“神奇現實”,正是通過他們獨特的視角、深徹的感悟發現并且表現出來的“新的真實”。這里有著最不可思議的超現實神話奇跡,同時又有著對現實生活最精確具體刻畫。這真正是從拉丁美洲土著人眼里看見、頭腦中理解和口中表述出來的“真實”,是一種類似于“原型神話”的“真實”。
第二,魔幻現實主義又存在著有別于西方其他文學的個性即特殊性。這主要體現在拉丁美洲“新的真實”的事質上。什么是“新的真實”的本質呢?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馬爾克斯在頒獎儀式上,作了題為《拉丁美洲的孤獨》的長篇演說。他激烈地指出,“孤獨”就是拉丁美洲的代名詞。意思是說,拉丁美洲之所以“孤獨”,是因為她落后、封閉、迷信、愚昧和僵化。“孤獨”已經滲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為阻礙民族上進、國家發展的心理負擔。這就是拉丁美洲“神奇現實”的內在含義。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發掘“神奇現實”的目的,顯然是要借此揭示當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獨感和心理弱點以及她在西方先進文明的參照下所顯示出的巨大差距,從而警醒人們進行自身歷史與文化的深刻反思,進而使拉丁美洲走向團結和進步。這一點,是值得所有發展中民族和國家注意的。
第三,魔幻現實主義的崛起,究其深層原因,歸根結底是拉丁美洲人民新的覺醒的表現,是一種民族自醒和反思的開始。馬爾克斯在那篇著名的演說詞中說道:“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餓、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他充滿信心地預言,孤獨的拉丁美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生的、團結的、朝氣蓬勃的理想拉丁美洲一定會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這種信念像一條無形的精神線索,始終貫穿于每一個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中,因此,魔幻現實主義的總體基調往往是樂觀、積極、蓬勃向上的。正因為這些因素,才使得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政治經濟相對落后的社會條件下,取得了領先于世界的文學成就。

『叁』 什么是魔幻現實主義它有什么特點

真實中環境帶有豐富的個人主觀想象
好事在他人眼中可能不好
壞事反而變成有趣
比如車壓倒人
傻子在一邊說好玩好玩
產生強烈的對比以及嘲諷

『肆』 超現實主義和魔幻現實主義的區別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文學流派。它不是文學集團的產物,而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共同傾向,主要表現在小說領域,流行于拉美地區。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1925年,德國文藝評論家弗朗茨·羅發表一本評論后期表現派繪畫的專著,書名即為:《魔幻現實主義,后期表現派,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干問題》,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表現主義的一種。1938年,意大利文藝評論家馬西莫·邦滕佩利也在美術評論著作中使用這個名詞(他稱為“奇妙的現實主義”),認為是超現實主義之后當代美術界出現的一種新流派。

『伍』 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

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1925年,德國文藝評論家弗朗茨·羅發表一本評論后期表現派繪畫的專著,書名即為:《魔幻現實主義,后期表現派,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干問題》,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表現主義的一種。1938年,意大利文藝評論家馬西莫·邦滕佩利也在美術評論著作中使用這個名詞(他稱為“奇妙的現實主義”),認為是超現實主義之后當代美術界出現的一種新流派。
此后,古巴作家阿萊霍·卡彭鐵爾又從小說創作的角度,進一步對魔幻現實主義作了理論闡述,他在長篇小說《這個世界的王國》(1949)的序言中指出:“神奇乃是現實突變的必然產物(奇跡),是對現實的特殊表現,是對豐富的現實進行非凡的、別具匠心的揭示,是對現實狀態和規模的夸大。這種現實(神奇現實)的發現都是在一種精神狀態達到極點和激奮的情況下才被強烈地感覺到的!”他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用豐富的想象和藝術夸張的手法,對現實生活進行“特殊表現”,把現實變成一種“神奇現實”。
被應用于拉丁美洲文學評論,則始于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這部小說以虛構的小鎮馬孔多以及居住在馬孔多的布恩迪亞一家100年間的變遷,反映哥倫比亞的歷史。其中充滿離奇怪誕的情節和人物,帶有濃烈的神話色彩和象征意味。這種獨特的風格,引起讀書界和評論界強烈的興趣,認為是現代小說創作中一種新流派的代表,因此借用美術上與此近似的新流派的名詞,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體裁上以小說為主。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把神奇和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從而創造出一種魔幻和現實融為一體、“魔幻”而不失其真實的獨特風格。因此,人們把這種手法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從本質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所要表現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現實。“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現實”才是目的。正如阿根廷著名文學評論家安徒生·因貝特所指出的:“在魔幻現實主義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現現實,而不是把魔幻當成現實來表現。”

『陸』 什么是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文學流派。它不是文學集團的產物,而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共同傾向,主要表現在小說領域,限于拉美地區。
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1925年,德國文藝評論家弗朗茨·羅發表一本評論后期表現派繪畫的專著,書名即為:《魔幻現實主義,后期表現派,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干問題》,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表現主義的一種。1938年,意大利文藝評論家馬西莫·邦滕佩利也在美術評論著作中使用這個名詞(他稱為“奇妙的現實主義”),認為是超現實主義之后當代美術界出現的一種新流派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柒』 什么是魔幻現實主義

20世紀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這一術語最早是1924年德國藝術批評家弗蘭茲·羅在一本評論后期表現派繪畫的專著中提出的,之后,委內瑞拉作家烏斯拉爾·彼天使的眼睛托馬斯·加拉姆斯(左)

美洲豹獵人里茲·賴特(右)得里在《委內瑞拉文學與人》一書中將其應用到文學評論上。作為一個文學流派,它發源于20世紀30年代,早期主要表現為對美洲印第安人或黑人神話傳說的發掘,代表作是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的短篇小說集《危地馬拉的傳說》;中期從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主要包括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秘魯作家J.M.阿格達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這些作品的顯著特點是通過神話原型的顯現以展示拉丁美洲的文化混雜和社會矛盾;此后,魔幻現實主義盛極而衰,但它的某些創作方法一直延續到70年代甚全更晚。

『捌』 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

受到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和帶動 ,中國尋根文學的作家們在沉痛反思民族歷史、奮力開鑿“文化巖層”時,痛感傳統給民族帶來的災難,他們異常渴求用新的,特別是現代西方文明的視角去重新審視傳統。
中國尋根文學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繼承的四個方面:(1)在文學美學意義上對民族文化重新認識與闡釋,發掘其積極向上的文化內核;(2)以現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領略古代文化遺風,尋找激發生命能量的源泉;(3)對當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進行批判,如對民族文化心理深層結構地深入挖掘和剖析;(4)在寫作技巧上,通過荒誕、怪異的描述手法,將現實夸張、變形,從而更深刻地描繪出某種現實狀況。

『玖』 魔幻現實主義的特點

將新聞報道般的寫實與神奇的幻想結合起來,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話模式,表現拉丁美洲和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這是魔幻現實主義突出的藝術特點。

第一,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生活。在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筆下,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與傳統現實主義定義中的“現實”,有著根本的區別。

在這種現實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覺和真實相混,神話和現實并存。在所有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中,這種令人不可思議的“神奇現實”比比皆是,這一點,正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重要標志。

第二,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是“變幻想為現實而不失其真實”。這里,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實”二字,所有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都以此作為基本立足點。不管作品采用什么樣的“魔幻”、“神奇”手段,它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黑暗如磐的現實。

第三,“魔幻”表現手法的成功運用。魔幻現實主義和傳統現實主義小說最根本的區別,就在于表現手法的“魔幻”性,這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又一顯著特征。

(9)魔幻現實主義擴展閱讀:

魔幻現實主義的產生背景:

魔幻現實主義之所以在拉丁美洲形成,與其深厚而復雜的民族文化傳統有著密切聯系。魔幻現實主義又是在歐洲文學、尤其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眾多流派的共同影響下產生的。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一直為人們所熟悉,這部小說以它那奇特的表現形式、史詩般的規模、嚴肅的寫實精神和辛辣的諷刺手法,從一開始就深深影響著拉丁美洲西班牙語文學的發展方向,滋養著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批判傳統。

許多魔幻現實主義作家早年大都在歐洲流亡和學習深造。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當大批拉丁美洲作家亡命于歐洲時,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疾風暴雨般地刮過歐美大陸,并且理所當然地被拉丁美洲作家們所接受。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們清醒地認識到,應該把超現實主義以及其他現代主義流派的藝術形式當成一種方法和手段,用來表現拉丁美洲的現實生活,從而把形式和內容高度和諧地統一起來。這種自覺的思想升華,正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這種獨特的文學樣式產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拾』 什么叫魔幻現實主義

因為之前見過相類似的問題,所以我就做搬運工。
—————————正經說法—————————
網絡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文學流派。它不是文學集團的產物,而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共同傾向,主要表現在小說領域,流行于拉美地區。
—————————魔幻現實主義—————————
確實如此,但又并非只是如此。
魔幻現實主義的重點并非是魔幻,而是現實。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他的獲獎作品《蛙》被劃在了魔幻現實主義。可是從《蛙》中,我們看到的明明就是現實。西方評論界總是將我最愛的一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譽為“魔幻現實主義大師”,可馬爾克斯向來拒絕他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他說:“看上去是魔幻的東西,實際上是拉美現實的特征。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對屬于其他文化的讀者來說似乎是神奇的事情,而對我們來講則是每天的現實。”陳先生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怪力亂神,本就是那個時代他們所聽到的現實。
在我看來,魔幻現實主義的“魔幻”并不是真正的“魔幻”,而是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理解差異。大概這個世上本就沒有什么魔幻現實主義,只有現實主義。大師們一直很刻意地在寫著現實,他們刻意用“狹隘”的眼光去寫荒唐的社會制度,獨裁、極權、或是自由。這些大師們的魔幻實現主義就像是解開生命奧秘的密碼箱,“狹隘”的人如其所見,看到了魔幻;“寬廣”的人解開了密碼,看到了現實。
小說向來是來源于現實,但卻不同于現實,它比現實更加深沉。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它和現實的不同,更多的,我們應該看到現實。
有些時候,就像各種媒體上的書評一樣,你只看到了魔幻現實,實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