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江蘇的帶量采購中,骨科關節類耗材平均降幅在80%以上,可以預見,骨科市場的集采也將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動。  “藥品集采中標企業很多是在裁人,而我們醫療器械企業是在忙著招人。”11月30日,一位山東7市聯盟集采中標的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王強


  之前江蘇的帶量采購中,骨科關節類耗材平均降幅在80%以上,可以預見,骨科市場的集采也將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動。

  “藥品集采中標企業很多是在裁人,而我們醫療器械企業是在忙著招人。”11月30日,一位山東7市聯盟集采中標的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王強(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們在中標后,企業在做各種調整。“中標企業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但運營成本在增加,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短期內行業也會有陣痛,但從長期看,利好創新、有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他說。

  第一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心臟支架歷經靈魂砍價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后,一份名為《關于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購數據快速采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的紅頭文件在醫療圈流傳。從目前趨勢看,后續骨科等領域全國集采也不可避免,王強表示,“也或砍價砍到骨頭里”。

  骨科龍頭企業凱利泰就是正值陣痛中的企業代表之一。受集采影響,凱利泰股價與年內31.33元/股的歷史最高點相比,已過腰斬。值得關注的是,凱利泰近日公告稱,決定終止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不再引進高瓴資本等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就此,凱利泰解釋稱,是鑒于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向高瓴方面進行了解,不過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12月3日,遠毅資本合伙人楊瑞榮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之所以高瓴資本等終止定增,有定增價格的問題,同時也有政策和行業環境變化的因素,帶量采購也導致凱利泰股價下跌。多位資本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后續投資相關標的時,會謹慎考慮涉及帶量采購賽道的相關企業。

  “以往行業內還有人抱幻想認為醫藥器械或與藥品帶量采購存在差異,集采競價降幅不會太低,但目前趨勢已經明晰,企業的價格底線被進一步擊穿成必然,未來市場格局將面臨重塑。” 凱乘資本合伙人鄒國文如是表示。

  12月3日,長期研究醫藥行業政策的博思雅CEO王颕也向記者表示,后續骨科等議價激烈程度肯定不亞于心臟支架,隨著醫療器械行業集采的到來,行業集中度將加劇,洗牌是必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對而言,耗材的監管難度更大,國家及地方在招標時,應該明確規定材質,在源頭把控質量關。

  靈魂砍價至“骨頭”

  今年7月起,江蘇、福建、安徽、浙江、湖南等地陸續開展了骨科關節類、創傷類產品的集采試點。

  11月21日,濟南市醫保局發布《山東省會經濟圈藥品耗材采購聯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公告》征求意見稿,明確濟南、淄博、東營、泰安、德州、聊城、濱州7市共同組建“省會經濟圈藥品耗材采購聯盟”,從常用藥品中選取8種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開展聯盟第一批常用藥品帶量采購。最終,骨科創傷類最高降幅達94%,平均降幅67.3%;血液透析類最高降幅66%,平均降幅35.2%。本次聯盟帶量采購將覆蓋7市600余家醫療機構。

  而在醫療圈流傳的一份名為《關于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購數據快速采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的紅頭文件表示,將開展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集中采購數據的快速采集與價格監測,并列出產品清單,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六大類。

  王強所在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上述山東7市聯盟中標創傷類產品中,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等產品也在紅頭文件的名單之列。王強表示,后續再繼續參與集采競標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參加競標,就意味著失去市場,參與競標,企業就要讓出利潤空間。但相對前者,企業仍會選擇競標。我們了解到的是,一家企業在江蘇放棄競標,他們直接失去市場份額,所以他們目前在其他地區積極競標,但也無法彌補江蘇份額。”王強說。

  王強表示,目前參與集采的醫療器械企業都處在“陣痛”時刻。

  這意味著需要企業或者代理商深度參與到一些治療中,招標成功意味著量擴大,需要跟臺(注:手術跟臺指醫療器械公司派出跟臺員提前把器械和產品帶到醫院打包消毒,手術時輔助醫生完成手術)等的工作人員更多,而且醫療器械本身的屬性與藥品不同,是雙向物流。

  “器械運輸的成本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與藥品單項物流不同的是,很多醫療器械高值耗材是雙向的,如醫生做手術時會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耗材,企業要將全套相關器材運輸過去,而沒有利用上的耗材則會再送回企業;同時,因為招標使用量增加,臨床手術支持的跟臺人員需要增加,這也需要中間的經銷商配合。所以當企業降價的時候,也要整體考慮相關環節,如何優化中間渠道等。” 王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王穎分析稱,骨科的產品在醫療器械銷售總體占比10%左右,所以醫療器械集采第二輪擴展到骨科高值耗材是必然的,從以往的各地集采過程中,骨科高值耗材也是一個重點。“骨科高值耗材在各省集采中已經多次降價,比如江蘇和重慶。這次國家集采,按照第一輪支架的采購情況來看,骨科高值耗材大幅降價是必然的。對于企業來說,要做的就是精確計算好能承受的成本,做好以量換價的心理準備。”

  同時,王穎認為骨科高值耗材引起國產醫療器械企業洗牌是必然趨勢,國家對于醫療器械材質的監管方面應提前設好框架,明確規定材質類型。在后續議價方面,因為廠商多、范圍廣的原因,激烈程度甚至會遠高于心臟支架。

  骨科龍頭市值蒸發100億,資本親睞創新企業

  醫療器械高值耗材的帶量采購也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相關企業股價持續下跌。而骨科龍頭企業凱利泰在帶量采購背景下,巨震明顯。

  今年5月凱利泰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計劃以18.73元/股的價格引入淡馬錫富頓和高瓴資本兩名戰略投資者,其中,高瓴資本擬認購2100萬股約4億元人民幣。消息一出將凱利泰股價推到年內歷史最高點。

  但不久前,凱利泰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不再引進高瓴資本和淡馬錫富頓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受此影響,公司第二日股價低開,盤中一度跌超5%,截至收盤,跌4.3%,報16.23元/股。

  對于終止定增的原因,高瓴資本表示不予置評。

  實際上,自今年7月以來,凱利泰的股價就一路震蕩下跌,最低跌至14.21元/股,與5月發布公告當天的28.84元/股相比,已經腰斬,并遠低于定增價18.73元/股。與年內31.33元/股的歷史最高點相比跌幅超過50%,市值蒸發超100億元。

  “骨科耗材主要分為創傷、關節、脊柱三大領域。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骨科耗材市場整體規模在300億以上,近年來的復合增長率在15%以上。而參照冠脈支架領域的集采,據業內人士計算,原本280億的市場空間,在此次集采后被壓縮至之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之前江蘇的帶量采購中,骨科關節類耗材平均降幅在80%以上,可以預見,骨科市場的集采也將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動。” 鄒國文分析說。

  包括王穎在內的業內人士認為,包括骨科在內的醫療器械高值耗材洗牌已經成為必然,后續企業更多地投入創新才是王道。

  “經歷一個整合過程,對企業來說其實是好事。只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我們企業的快速響應度還是整個公司的成熟度,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只要企業有創新實力,渠道布局合理,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從長遠來看,量大了,對于中標企業來講,事實上短期內能夠實現更大量的產品的生產和提供。”王強說,短期陣痛也是不可規避,資本也會有所選擇。

  實際上,上述凱利泰或許就是資本態度的一個表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多位資本圈負責人,很多人表示出謹慎態度,并表示后續更多的看創新型企業。

  楊瑞榮表示不會規避類似企業,帶量采購就是一個再分配的過程,把神藥、仿制藥和無效低端競爭所消耗的資金轉移到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同時在觸達病人、通過多層次的支付方式、以及提高效率的醫療技術領域來會催生更多的機會。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