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繼續執行滬港通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中投信〔2019〕25號  各市場參與人: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繼續執行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和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關于繼續執行滬港通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中投信〔2019〕25號

  各市場參與人: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繼續執行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和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公告2019年第93號),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請各市場參與人關注上述稅收政策。請各證券公司做好滬港通下港股通投資者的教育和提醒工作。

  特此通知。

  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五日

  關于繼續執行深港通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各市場參與人: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繼續執行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和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公告2019年第93號),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深港通投資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請各市場參與人關注上述稅收政策,并請各證券公司做好深港通下港股通投資者的教育和提醒工作。

  特此通知

  中國創盈市場服務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5日

  【相關報道】

  三部委發福利:滬港通、深港通繼續免征個稅 期限三年 又可“便宜”買港股

  12月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和通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份額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這已經是連續第二次繼續暫免征收相關個人所得稅了,專家認為,繼續執行個人所得稅暫免政策,體現出政府部門希望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者參與滬港通,給投資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有助于減少稅收對投資者投資選擇的扭曲。

  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宣布,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和通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份額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這一規定,始于2014年。2014年1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下發《關于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和《關于QFII和RQFII取得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對滬港通試點涉及的所得稅、營業稅和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等稅收政策以及QFII、RQFII所得稅政策問題予以明確,規定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在到期日前一天,2017年11月1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日前聯合發出財稅〔2017〕78號通知。通知稱,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在2017年11月17日至2019年12月4日期間仍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此次繼續暫免個人所得稅是對之前規則的延續,針對免征個稅三年的疑問,當時的三部門負責人是這么表述的:“考慮到滬港通尚處于啟動試點階段,為吸引內地個人赴港投資,推動滬港通的開展,在稅收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優惠。免稅期限暫定三年,未來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和開放的總體情況等綜合因素再統籌研究。”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也在當時表示,對內地個人買賣港股差價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屬于此次滬港通稅收政策的優惠措施之一。主要考慮滬港通尚處于啟動試點階段,為吸引內地個人赴港投資,推動滬港通的開展,在稅收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優惠。

  來自港交所的數據則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北向的滬股通和深股通累計成交17.41萬億元人民幣,累計8600億元人民幣凈流入內地股票市場。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滬深股通持有的內地股票總額由2014年底的865億元人民幣,激增至12212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南向港股通(包括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5年累計成交8.75萬億港元,累計9870億港元內地資金凈流入港股。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9995億港元。

  滬深港通為A股帶來長線資金

  滬港通繼續免征個稅是一項讓國內散戶獲益的政策——從滬港通剛開啟時內地到香港的投資量開始大幅增長,這項優惠政策功不可沒,得以延續更是有助于繼續吸引內地個人對港投資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也是內地投資者向香港和海外地區投資的戰略性契機。

  “滬港通為A股帶來長線資金。”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侯春曉表示,“滬港通推出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北上資金規模明顯超過南下資金。”

  侯春曉指出,滬港通開通以來,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投資者結構優化。隨著境外資金大規模流入以及內地長線資金逐漸壯大,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投資者更加關注低估值、高分紅、業績穩定、基本面良好的行業及其龍頭股。滬深股通資金偏愛大盤股,消費、金融等行業配置比例高,且前十大重倉股均為各行業龍頭藍籌股。

  侯春曉表示,滬深股通重倉配置的金融和消費業估值提升,但總體而言仍相對合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企穩、結構優化,在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藍籌股業績有望穩健增長,為價值投資者帶來持續的回報。

  從過去三年市場運行特征來看,外資對于A股投資行為與定價模式的重構已經在發生,外資已成為A股行業輪動的新驅動,尤其表現在對消費股走勢的影響上。2017年至今,北上持股占A股總流通市值比從0.6%一路提升至1.99%,而在部分消費板塊上,北上持股占比甚至已經接近10%,大消費是北上資金最為偏愛的板塊,其行業漲跌與外資持倉的相關性非常明顯。

  對外開放邁大步

  滬港通還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里程中的關鍵一步,滬港通成熟運行后,深港通開通,中日ETF互通、滬倫通也在今年正式落地,伴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穩健運行,各大國際指數先后將A股市場納入相關指數,加速了全球資本配置A股的進程。資本市場的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僅加速了自身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也對未來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信證券指出,從長期視角來看,外資進入A股還有4倍以上增長空間,外資入華只是剛剛開始。

  進入2019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頻出,包括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2020年逐步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推動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等。

  受到我國愈發成熟的資本市場制度以及持續對外開放態度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際指數也將A股納入其中。MSCI在2019年10月初便發布公告稱將在11月份的半年度評估中將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納入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MSCI年內三次提升納入A股比例,由之前的15%增加至20%,同時,富時羅素也表示將在2020年把A股的納入因子提升至25%。(來源:券商中國)

  延伸閱讀>>>

  資本市場再迎利好 滬港通、深港通繼續暫免個稅

  好消息!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繼續暫免個稅

(文章來源:上交所網站)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