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螞蟻暫緩上市波及671萬股民,阿里市值一夜蒸發700億美元,金融科技迎來估值重塑?)
螞蟻暫緩上市并非一走了之,其背后還有者許多投資者被困在“打新”這場資本游戲中,據時代財經統計,此次螞蟻A+H股涉及到的股民達671萬。
圖片來源:銳景創意
11月3日晚間,螞蟻集團A+H股上市被按下“暫停鍵”。
證監會披露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的原因,稱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及執行董事長、總經理被監管約談以及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事項,可能會使得螞蟻集團不符合相關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當晚,阿里巴巴美股低開8%,市值一夜蒸發近700億美元,阿里巴巴發行的美元債券全線下跌。螞蟻集團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致投資者》稱,對由此給投資者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并將按照兩地交易所的相關規則,妥善處理好后續工作。
此前,螞蟻集團因有望創下世界資本市場最大規模IPO紀錄而備受矚目,其股東中不乏世界頂級主權基金等投資機構。無論是否成功上市,螞蟻集團已經成功攪動資本市場這一池春水。
螞蟻暫緩上市出乎市場意料
“此次上交所作出的決定是出乎市場預料的,在11月3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中,著重提出了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這也是上交所積極落實相關部署的表現。”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
沈萌認為,監管新規可能造成螞蟻業務結構的變化以及估值的調整。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對螞蟻集團做出暫緩上市的決定是有必要的。
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李楠則對時代財經表示,螞蟻集團之所以被暫緩上市,一方面是由于其犯了一些金融的常識性錯誤,另外一方面是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科技公司不合理。
此前,有市場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市場上比較有名的所謂金融科技公司都是科技金融企業,其在定位上更像是金融公司。無論是在業務還是產品上,與傳統金融機構都沒有本質的區別。
李楠認為,螞蟻集團成為了事實上的金融中介,其本身囊括了支付、貸款、投資等功能,這些功能原分屬于投行、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螞蟻集團將這些功能集中以后,它的風險與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是一樣的,甚至還可能出現利益沖突。
“螞蟻集團通過大數據的方法判斷貸款的信用風險,的確有助于評估信用風險,可以覆蓋到大量的原本不能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是屬于普惠金融的一部分。”李楠表示。但螞蟻集團主要的動機是謀求高盈利,這也會產生非常大的道德危機,甚至導致其進行過度的風險投資行為,造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在此之前,上交所已經準備了螞蟻集團主題“為世界帶來微小而美好的改變”的上市敲鐘儀式。螞蟻集團也一再強調其幫助小微企業更好地生存,其CEO胡曉明曾表示,金融科技讓小微企業不用求人也可以獲得貸款。
但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在其微貸科技平臺發放的2.15萬億信貸中,僅4217億流向小微經營者,占據全部信貸規模的19.6%,剩余80%左右的信貸均為消費信貸。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曾發文談到,“花唄” 與銀行信用卡業務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續費高于銀行,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 “普而不惠”。
李楠指出,螞蟻給消費者提供的花唄、借唄等消費貸,讓大學生或者年輕人過度消費是不可取的,這是一種誘捕性的借貸,不是普惠金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美國2008年的金融海嘯起源于就是次貸危機,一種類似的誘惑性的借貸。
沈萌也認為,螞蟻集團在具體運營中涉及利用小貸平臺及互聯網過度放大資金杠桿等問題,長期處于監管之外,容易形成系統性風險。而其大數據技術雖然能夠起到一定規避作用,但是在其業務過程中牽扯大量傳統金融機構和表外資產,大數據無法真正做到全方位監管。
金融科技板塊估值或重塑
有香港證券從業者在接受時代財經的采訪時表示,若螞蟻想重新上市,需要保薦投行根據交易所規定進行整改后再次提交申請。沈萌則認為,目前來看不僅是補充披露的問題,可能還涉及到上市主體業務結構和估值的調整,短期恢復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據騰訊新聞報道,在螞蟻暫緩上市后,董事長井賢棟連夜組織召開中高層會議,會議保守估計重新上市的時間要被推遲半年左右。
對此,李楠表示,螞蟻集團想要重新上市的話,應該將其重新定義為金融機構,滿足監管對金融機構的要求。
“這些監管條例是保證整個金融市場和金融系統健康平穩運行發展,且不造成負的外部性的必要條件。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監管條例就是資本金的問題。”李楠對時代財經表示。
李楠告訴時代財經,足夠的資本金可以用于覆蓋各種風險及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若螞蟻集團將其定位成為金融機構在A股上市,其市盈率和估值肯定會降低,甚至向傳統銀行股的市盈率看齊,但這是合理的。
此前,隨著螞蟻上市臨近,A股、港股兩大市場的金融科技概念股也逐漸升溫,其中最強“螞蟻概念股”騰訊控股幾日內市值飆漲數千億。
此次受到螞蟻暫緩上市連累,騰訊控股或有股價回調之憂。對此,李楠表示,騰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其金融板塊還沒有謀求分拆上市,螞蟻集團淌了這趟渾水以后,騰訊或許后續會有調整。
此外,有市場人士擔憂,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將引發金融科技公司估值重估,從而深刻改變整個產業的運營邏輯。
沈萌表示,螞蟻這次暫緩上市對于其他金融科技企業來說具有警示作用,務必做到上市前提高業務規范標準。
李楠認為,監管層、從業者以及金融科技企業其實都應該理清一個問題:只要從事了金融的中介業務就是金融機構。如果希望在科創板上市的話,企業必須將其科技板塊與金融板塊進行分割。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曾表示,螞蟻集團和金融機構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合作共贏。這是一個增量市場,不是存量的博弈,也不是零和游戲,而是做大蛋糕并共同分享。大家共同創新產品,共同服務這個增量市場并共同分享收益。
李楠也比較贊同井賢棟的這番話。“的確是要共同把餅做大,但是在做大的過程中間,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合作,特別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和道德危機的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大家才能夠把餅做大,然后都得到共贏。”李楠告訴時代財經。
波及A+H股671萬股民
《經濟日報》發表評論稱,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彰顯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決心。但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并非一走了之,其背后還有者許多投資者被困在“打新”這場資本游戲中,據時代財經統計,此次螞蟻A+H股涉及到的股民達671萬。
螞蟻集團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其在A股發行的供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打新”股票數3.34億股。10月29日,螞蟻集團披露發行申購情況及中簽率公告,在回撥機制啟動后,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12670497%,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約516萬戶,創下科創板新高。
時代財經發現,有不少小投資者在看到螞蟻被暫緩上市消息后,紛紛發朋友圈表示無奈,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資了螞蟻的戰略配售基金。
而螞蟻同步推遲H股上市后,155萬股民1.3萬億的凍資也將給股民帶來不小的損失。一般來說,香港孖展利息是不退的,1.3萬億如果全部是融資認購,按輝立證券2.98%的孖展利息計算,本次155萬股民將虧損4.24億港元利息,認購一手虧損1.3元的利息。乙組頭買入7萬股,按20倍孖展計算,只4天利息虧損近1.8萬港元。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