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美平
來源|野馬財經
一方面,因為吳曉波而成名的“吳曉波頻道”正在“去吳曉波化”。另一方面,隨著全通教育9月23日一紙公告,預示著它與“吳曉波頻道”相關的一項重組案可能再生變局。
半年前,全通教育擬作價15億元收購財經作家吳曉波旗下巴九靈公司96%股權,標的資產包括“吳曉波頻道”等,曾因此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9月23日,全通教育(300359.SZ)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交易對方就本次重組方案所涉交易定價、業績承諾與補償安排等交易細節的談判尚未達成共識,重組進度不及預期,相關工作能否取得相關核準以及最終取得核準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從董事會審議預案的有效期來看,若該次交易未能在2019年9月28日前發出股東大會通知,全通教育需召開董事會明確公司是否繼續推進本次重組方案,最終結果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眼看著9月28日正日益臨近……恰在此時,“吳曉波頻道”也在開始去吳曉波化。9月21日,“吳曉波頻道”APP給用戶推送了一則短信,表示其正式更名為“890新商學”APP。目前在蘋果應用程序中搜索吳曉波頻道,出來的正是“890新商學”。
由此觀之,交易雙方在關鍵時期所做出的這些反應耐人尋味。
15億重組關鍵時刻再生變?
今年3月,全通教育(300359.SZ)擬購巴九靈96%股份的重大資產重組,一度刷爆朋友圈。
巴九靈是吳曉波及妻子邵冰冰實際控制的公司。天眼查顯示,夫妻二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巴九靈44.83%的股權。因此,這次重組也被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是夫妻二人“套現上岸”。
在全通教育發布公告后不久,深交所就火速發問詢函,圍繞巴九靈對吳曉波個人IP的依賴,以及巴九靈是否與吳曉波名下其它企業存在關聯交易等問題,進行了“連珠炮”式的問詢,其中核心的一句是靈魂式追問此次重組“是否為‘忽悠式’重組?”,實質是否為吳曉波個人IP證券化?
事實上,對于此類風險,全通教育心知肚明。在它發布的重組交易預案中關于“標的公司經營相關的風險”提示下,排在前面的兩條風險即是“吳曉波個人依賴風險”、“標的公司實際控制人未來競業風險”。
在深交所問詢之后,全通教育繼續發布了100多頁的回復函,事無巨細地回答了深交所的問詢。全通教育否認了此次重組是“忽悠式”重組,并表示隨著巴九靈公司運營的擴大和影響力的增加,吳曉波個人的影響力對公司的經營也在逐步降低。
換言之,本次交易的實質并不是吳曉波個人IP證券化。
今年7月,杭州藍獅子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獅子”)發生管理人員變更備案,吳曉波退出董事行列,其妻子邵冰冰則卸任總經理。
圖片來源:天眼查
此次吳曉波頻道更名,似乎也在落實“并非吳曉波先生個人IP的證券化”。
然而,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全通教育回復了深交所的兩次問詢函,披露了5次重組進展公告,只是交易始終未見實質性進展。
9月23日,全通教育公告也稱,重組方案所涉核心條款尚未達成共識,重組進度不及預期,“可能導致公司董事會或者交易各方撤銷、中止本次重組方案或者對本次重組方案做出實質性變更。”
這15億元的重組案,在關鍵時間節點再生變局。
巴九靈成香餑餑,4年增值400倍
從全通教育擬收購巴九靈的交易預案來看,后者整體估值16億元。交易方式是以股權換股權,若交易達成,吳曉波和妻子邵冰冰不僅可以獲得4億元現金,還能與一致行動人一起成為全通教育的第二大股東。
這也意味著,曾經戲言A股瘋了的吳曉波將進擊A股,身價興許也是水漲船高。不過,對于吳曉波而言,巴九靈本身就是搖錢樹。
資料顯示,巴九靈連續3年營收過億,2018年營收達2.3億元,凈利潤7547萬元。
圖片來源:全通教育公告
巴九靈的四大核心業務是泛財經知識傳播、企投家學院、新匠人學院和知識付費。2018年,上述四大業務的收入分別為1億元、3193萬元、3134萬元、6632萬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3.96%、13.79%、13.53%、28.63%。
不過在巴九靈的營收中,廣告營銷的收入高達8840萬元。而撐起巴九靈近億廣告費的是巴九靈頻道背后的300多萬用戶。
圖片來源:全通教育公告
16億估值,300多萬用戶,過億營收……“吳曉波頻道”已經跑通業務閉環,成為實現盈利的自媒體創業典范。
然而,在2015年12月,皖新傳媒以104.17萬元獲取巴九靈25%的股權時,巴九靈的估值也不過417萬元;2017年4月,皖新傳媒75.83萬元增資巴九靈,累積持有后者18%的股權,兩次出資總計180萬元,對應估值約1000萬元;2017年1月,巴九靈獲得由摯信領投,浙商創投、頭頭是道等跟投的A輪1.6億元融資,彼時估值20億元。
此次全通教育收購,整體估值16億元雖然相比之前略有下降,但是相比2015年皖新傳媒收購時的估值已經增值近400倍。
如今,離9月28日的有效期已經日益臨近,撲朔迷離的重組預計將見分曉。不過,不管巴九靈最終能否由此沖入資本市場,吳曉波布局的資產版圖實則已然成功。
偶然一頓早餐實現財富進階
早在2015年,吳曉波參與創辦的藍獅子(834163.OC)就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藍獅子最初是圖書品牌,創辦于2002年10月,由德國傳媒巨頭貝塔斯曼在中國創辦。后來,財經記者出身的吳曉波與多人共同發起創辦“藍獅子財經叢書”品牌。
2005年,藍獅子由吳曉波全面接手。十年后,皖新傳媒(601801.SH)先后給藍獅子投資1.57億元,持股比例達到45%,成為第一發股東。吳曉波以30.92%的股份,退居第二。
在藍獅子掛牌之前,“吳曉波頻道”已經被裝入,并且成為藍獅子的營收擔當。不過在藍獅子掛牌之后的2016年,吳曉波又帶著“吳曉波頻道”剝離藍獅子獨立運營并尋求融資,這才有了被全通教育收購之事。
不過,在“吳曉波頻道”從藍獅子剝離至巴九靈后,藍獅子當年收入下滑23.29%,2017年上半年營收為2352.66萬元,同比下降29.65%,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0.90萬元,同比銳減73.07%。到了2018年3月,藍獅子摘牌。
由此可見,吳曉波本人的IP對一家公司的影響力。
其實在資本運作之前,作為財經記者出身的吳曉波就因為寫出多本暢銷書而收入不菲。2009年吳曉波更是以75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躋身“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五位。
而說到投資,以2015年為分界線,吳曉波采取的路徑則有很大的不同。在主業之外,吳曉波對房地產行業也很是用心,同時也收獲頗豐。
從1998年開始,吳曉波就開啟了每年買一套房的投資計劃。除了買房以外,吳曉波還買島。1999年,30歲的吳曉波就買下了千湖島上的一座小島種楊梅。2005年還加工成了楊梅酒——吳酒,199元一瓶,33小時內讓他進賬100萬。與此同時,島嶼的出租價也開始暴漲,吳曉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壕”。
然而,吳曉波的財富段位之后仍在繼續進階。
恰逢2015年3月,在普華集團董事長曹國熊的邀請下,吳曉波去往海南三亞參加華興資本辦的創投大會。吃早餐的時候,他倆聊的特別投緣,并達成“文化會是接下來很重要的一個賽道”的共識。
如果他沒有偶然地去參加這次活動,或許他還會一直買著房子,也就沒有之后那么多的故事了。然而,當時兩人一拍即合,順勢成立了獅享家新媒體基金,致力于投資新媒體領域的早期項目。
天眼查數據顯示,獅享家新媒體基金成立以來公開的投資項目共有9項,投資集中于2015年成立之時。
可以看到,一系列定位中產階級的自媒體矩陣都出自吳曉波之手。在這之中,不乏估值過億的流量大號。此外,天眼查信息顯示,吳曉波在頭頭是道、大頭投資、比目魚投資中,分別持股45%、38.25%、1.8%。
這些投資讓吳曉波早在2015年前,就身家逾10億元。
如今巴九靈去吳曉波化,你覺得全通教育此次重組能成功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