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袁爺爺剛逝世不久,就看到有明星夥食浪費,很是傷心,我覺得有必要講下一段歷史,發生在2008年的『糧食大戰』。
聚股盤正規嗎?聚股盤正規嗎
關於2008年大傢或许隻記得有一場次貸危機,可是那年還有一場不怎麼引人註意,可是卻深深影響日子的糧食大戰。
300302同有科技,300302同有科技
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前,有些很警觉的國際資本就開始出逃,不知道為啥,横竖這群搞金融的嗅覺便是靈敏。資金出逃後總要找個去處,於是他們便將目光投向瞭石油和糧食等大宗产品。
300144?300144
為啥投這些玩意,三個字,『剛需品』。其實糧食最大頭,糧食還能不吃?咋地,是嫌活久瞭嗎?假如全国际存在1%的糧食缺口,你猜糧食會漲價多少?或许许多人會覺得漲個1%-10%就夠瞭,其實不是,因為隻要有人存在,對糧食的需求就會一向存在,這1%的糧食缺口會導致糧食無限漲價直到有1%的人買不起糧食而餓死,隻有這樣需求才會消失。雖然很殘酷,但沒辦法,這便是事實。
在此之前,國際資本就在大豆上割過我們韭菜,還賺瞭不少,這段歷史以後再談。
確定瞭目標之後,這群投機商開始佈局,想通過糧食來收割其他國傢。
01 炒作
在國際上,糧食貿易根本被ABCD四大國際糧商壟斷。
A是 ADM(糧食伟人)
ADM建立於1905年,經過100多年的發展,ADM是国际榜首谷物與油籽處理商,美國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商和玉米類添加物制造商,美國第二大面粉商和国际第五大谷物輸出交易商。
B是 Bunge Limited (邦吉)
邦吉是巴西最大谷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
C是 Cargill(嘉吉)
嘉吉是全球榜首大糧食貿易商,全球榜首大牲畜養殖商,美國最大的玉米飼料加工商,美國第三大面粉加工商。
D是 Louis Dreyfus(路易達孚)
是国际第三及法國榜首糧食輸出商,根本覆蓋瞭全歐洲。
於是從2006年開始,國際糧價就開始蹭蹭上漲。上漲的理由是啥?很簡單,就說全球糧食不夠啦!當時全球有60億人,糧食缺口是1000萬人,這個缺口其實看著也不大,現在都是億級的也沒咋漲。
可是這都不重要,國際資本看到瞭機會,借著這個大举炒作。
上面是我從農業部找的數據(國際糧食均匀價格),能够看到小麥每噸的價格在2005年到2008年,直接從116.9美元炒到瞭292.06美元,漲幅高達250%。在那幾年還有一個東西在狂奔,便是原油,在2008年2月之後,國際油價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最後直接殺到147美元每桶的歷史高價。
石油上漲的同時帶動瞭生物燃料的發展,這就導致部分國傢農作物不是用來填飽肚子,而是用來註滿汽車的油箱。
在炒完瞭價格之後便是去庫存,價格翻瞭這麼高,一大票國傢開始出口糧食,先把鈔票賺到再說,這就導致市場上的糧食進一步減少。
同時美國的各大投行、證券公司以及媒體紛紛出來站臺,正告全球糧食缺乏。2008年3月,国际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希蘭說,自2007年6月以來,谷物價格上漲近40%,全球食物儲備僅夠53天應急供應。4月,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更是嚴厲正告:食物價格急劇上漲將或许引發戰爭。
於是糧食危機的緊張感被埋入人心。
02 进步本钱
在國際上不但糧食被西方國傢壟斷,連農資也被他們壟斷。農資便是農用物資,包含農藥、化肥、種子、農膜、農用器械(農機)等,是農活用到的资料的總稱。
在一輪造勢之後,國際資本開始进步農資價格。其间漲的最猛的便是種子、化肥和農藥,沒有種子糧食都種不出來,沒有化肥怎麼高產。
进步瞭農資價格後,種植本钱就會添加,最終的結果便是糧價也要添加。
這是從國傢統計局查到的那幾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變化,2008年堪稱歷史最高。而同時,這些西方的農資企業卻賺得盆滿缽滿,比方美國的種子公司孟山都(這傢公司也是臭名远扬,踩著數百萬條人命上位,以後再談)它是全球轉基因 (GE) 種子的領先生產商,在08年的利潤直接添加瞭將近100%,同年美國的美盛化肥公司利潤暴增1200%。
在經過上面二步操作後,糧食大漲的根本面已經做成。這時國際資本紛紛入場,通過期貨市場的杠桿撬動更大的市場,通過買空賣空等手法空手套白狼,然後哄抬物價,導致國際糧價在半年時間內就翻瞭2-3倍,一大票的亞洲、非洲、拉美等小國被收割。
03 中儲糧
在收割完這票小國之後,這群國際資本盯上瞭我國,畢竟在前幾年,通過大豆市場已經割過我們一波韭菜,這時又想大賺一筆,可是這次他們碰到瞭硬茬子,并且頭破血流。
雖然國際市場的糧價上漲瞭许多,可是同期國內的小麥價格從1648每噸上漲到2043每噸,漲幅25%,一對比就發現瞭,雖然漲幅也不小,可是比國際上那些翻瞭2-3倍的價格已經好许多瞭。
這是因為我國有個戰略儲備庫,『中儲糧』。
在60年代的時候,國際形勢比較復雜,我國擔心被國際上封鎖導致糧食缺少,早早就開始瞭由國傢牽頭儲備糧食(首要是小麥和大米)。不過那些年國傢的糧食產量也低,導致儲存的也不多。就和古代的糧倉是一樣的,收成好的時候就多存一些,碰到個天災啥的就能够開倉放糧。
後面隨著工業的進步,比方化肥的廣泛运用以及袁爺爺的雜交水稻大范圍推廣(雜交水稻首要特點便是高產),我國的糧食產量才漸漸上來,中儲糧的底氣也越來越足,因為能够儲存足夠一切中國人吃的糧食。
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後,直接開啟掃貨形式,有多少收多少,便是為瞭形成國內糧食缺乏的景象,為瞭平抑糧價,中儲糧不斷開倉放糧,雙方大戰開始。
一開始中儲糧也比較謹慎,畢竟不知道這群國際資本到底有多少傢底,而同時國際資本也沒譜,他們隻知道有中儲糧這個存在,至於裡面有多少糧食他們也不知道。
中儲糧十天半個月的拋一次,這群投機客拼命地籌集資金,悉数吃進,在後來中儲糧每周拋一次,雙方大戰最密布的時候,中儲糧每隔個一兩天就拋一次。
這時這群資良心態爆破,乃至有些絕望,因為中儲糧拋售的糧食源源不斷,最後沒有人敢接手瞭。
時間來到7月份,原油暴降,國際大宗产品暴降,這個時候中國放出聲,中國有1億噸的儲備糧,夠全國吃一年,國際資本徹底崩潰,前期吃進的投機者悉数爆倉。
這輪糧食攻防戰,中國完勝,靠的便是足够的糧食儲備戰略。
许多人不明白,自己明明都沒吃到過雜交水稻,為啥它就那麼重要呢?雜交水稻的產量起碼多出來20%,它沒有直接擺上大多數中國人的餐桌,可是它們變成雞肉、豬肉等各種肉類,為豐富我們的食物結構,进步我們食物水平做出瞭严重貢獻。假如沒有這多出來的產量,中儲糧拿什麼去存儲。假如我國的糧食存在20%的缺口,你敢幻想那個日子嗎?而最新品種的雜交水稻生長周期隻有50天,是傳統水稻生長周期的1/3,產量卻能超過傳統水稻的20%,它對犁地要求極低,乃至能够在鹽堿地、海灘進行種植。
這便是我們面對一切挑戰的底氣,糧食問題絕對不能靠外人,啥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