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佳年報背後,是安踏仍然如履薄冰的未來

奧飛動漫招股說明書?奧飛動漫招股說明書

嘉化动力股吧,嘉化动力股吧

農業銀行股吧,農業銀行股吧

文|易不贰

中信銀行理財寶,中信銀行理財寶

來源|螳螂財經

“東京奧運會對安踏肯定是2020年的重中之重,我要從兩條路來走,品牌層面的營銷需求发掘一個點,向消費者講一個故事;作用營銷,我們會從設計端、產品端設計许多和奧運相關的產品。”

此前,在體育產業嘉年華,對東京奧運會給予期望的安踏品牌副總裁朱晨曾對媒體如此表明。

隻是,一場疫情,打亂瞭全部。

安踏發佈2019年財報的當天,國際奧委會宣佈東京奧運會的舉辦時間推遲到2021年夏天的音讯,也一起來到。

毫無疑問,此次東京奧運會的推遲,給作為在2019年10月成為瞭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的安踏,會直接或間接的帶來不小的損失。

好在,安踏2019年的財報數據依舊亮眼,以339億元的營收,超40%的增長,實現歷史最佳年報。

但即使有歷史最佳年報,但在“螳螂財經”看來,安踏仍然沒有能够高枕無憂的未來,不僅如此,未來的發展之路,或將走得如履薄冰。

一、做對1+1數學題的安踏,仍未進入主戰場

安踏2019年財報的最大亮點,來自2009年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瞭在中國地區的商標运用權和經營權的,意大利百年高端品牌FILA。

在同比增長40.8%至339.3億元公民幣的這項亮眼總營收數據中,安踏品牌貢獻瞭約174.5億元,同比增長21.8%;FILA品牌貢獻瞭約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

可見,安踏拿到歷史最佳年報,FILA功不行沒。

確實,在收購FILA這件事上,安踏做對瞭1+1這道數學題,並成功走向多品牌戰略,斬獲頗豐。

1+1這道題看似簡單,可是,做得好才干得到大於2的答案,做的欠好,不僅會小於1,乃至或许還為負數。

比方,在2008年就被李寧收購瞭在中國大陸20年品牌署理權樂途,在收購之後卻是連年虧損,並大批關店,到2012年,本身堕入危機的李寧不得不將合約從原期限20年修訂為10年。

但FILA沒有讓安踏绝望。

2014年,FILA成功實現轉虧為盈,也便是這一年,安踏開始坚持雙位數增長;2015年,安踏營收打破百億元門檻,達到國內體育用品公司的業績最高點;2019年,安踏市值打破2000億港元,大幅超過阿迪達斯,而此時的FILA,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已有1951傢門店。

有瞭FILA的解題办法,安踏的多品牌戰略,開始從1+1嘗試著走向1+N。

2019年3月,安踏完结收購AmerSports。

這傢树立於1950年老牌體育用品公司,旗下有全球闻名的戶外運動品牌鼻祖鳥、山地越野品牌薩洛蒙、球裝備品牌威爾遜等13個品牌,並且,在越野跑、高山滑雪、球、棒球等細分領域,牢牢占據著全球榜首的市場。

而安踏的計劃將AmerSports旗下的鼻祖鳥、薩洛蒙、威爾遜打造成三大“十億歐元”品牌。

不難看出,在回答1+N的多品牌題目上,安踏瞄準的是兩個點:一個是優質國際品牌,一個是與安踏品牌本身有差異化。

這與收購FILA時的野望如出一轍。

可是,FILA確實為安踏帶來瞭众所周知的成績,並且在中高端市場站穩瞭腳跟,而安踏又再次能讓AmerSports旗下的這些品牌復制FILA的成功嗎?

在“螳螂財經”看來,這十分難。

一方面,定位時尚運動的FILA受眾十分廣,放眼整個體育用品市場,在曾經走時尚運動的KAPPA已經不溫不火之後,FILA基本上沒有太多會正面交鋒的競爭對手。

而鼻祖鳥、薩洛蒙、威爾遜這些太過專業、太過細分品牌,勢必就面臨著受眾小,天花板低的天然“基因缺点”。

另一方面,多品牌策略最重要的一點雖然是讓品牌之間的差異化,從而使目標客戶多樣化,不依賴單一人群。可是,互相之間仍要有聯系。就像安踏與FILA,能够在同一個客戶身上构成消費周期的閉環:上學的時候買安踏,作业之後買FILA;預算多的時候買FILA,錢包緊的時候買安踏。也便是說,安踏和FILA能够同時存在同一個用戶的衣櫃裡。

但這個場景在安踏、鼻祖鳥、薩洛蒙、威爾遜之間,卻很難發生。畢竟,一般隻有某個細分運動領域的狂熱愛好者,或许運動員才會購買專業的裝備,而這些都很難與大眾消費的安踏抑或FILA构成聯系。

品牌分佈太散落,怎么互通有無、資源同享,就成瞭大難題。

其實,安踏官方曾經有過解釋:“在正面戰場上,耐克的優勢在中短期很難撼動,而我們收購Amer,則能够在細分市場上,敏捷占領高點,构成差異化競爭的新對峙格式。”

但就安踏的現狀來說,差異化佈局是已构成,但能不能占領高地,卻還是一個問號。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強烈的信息被釋放:即使有FILA的成功、Amer的佈局,安踏仍然翻越與耐克、阿迪這兩座大山。

也便是說,曾經讓1+1這道數學題得出大於2答案的安踏,仍未進入體育用品主戰場。

二、想成為“国际的安踏”,背後還有三重隱憂

當然,對於國產體育品牌來說,安踏能走到現在的方位,已經十分瞭不起瞭。與耐克、阿迪的正面抗衡,還需求給它必定的時日。

隻是,“螳螂財經”還看到,在安踏美丽的2019年財報背後,還有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的危機。

首要,多品牌戰略下的安踏,现在拿得出手的品牌還隻有FILA。

“AmerSports旗下品牌是很難用錢去衡量的。”在面對外界質疑豪擲370億元收購AmerSports並不劃算時,安踏體育CEO丁世忠有過如此表明。

雖然安踏官方也再三強調,AmerSports會在未來三年內繁荣發展,但9個月過去後,財報卻顯示著AmerSports全面虧損則高達12億元。

在2020年會上,丁世忠曾確立過一個五年“小目標”,即到2025年,集團實現終端流水雙千億元,現有品牌1000億元、AmerSports旗下品牌1000億元。

現在的AmerSports,在中國的並沒有釋放出實力,為更好消化AmerSports,安踏在2019年4月開始做瞭架構調整,根據旗下品牌不同屬性分红專業運動、時尚運動以及戶外運動三大品牌事業群。

組織架構的調整,對整個安踏來說無異於是一場“傷筋動骨”的手術,2020年上半年被疫情按下暫停鍵,AmerSports1000億元流水的目標,實現起來難度不小。

不僅如此,即使繁荣發展如FILA,本身也有必定的風險。

畢竟,走時尚運動的FILA,對時尚要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但時尚、潮流都具有周期性,幾年前“外潮”還在國內市場橫行天下,现在,“國潮”已在年輕消費者心裡紮根。那麼,幾年後,誰知道又會刮來一股什麼潮流風呢?

而FILA就需求時刻捉住中高端消費群體,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在產品上以持續優質的創新才干,推陳出新。

其次,增速高於安踏品牌的FILA,在給安踏帶來喜人成績的同時,也在弱化著安踏這個主品牌。

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主品牌營收同比增21.8%,而FILA卻達到瞭73.9%的同比增長。如此高速的增長雖然貢獻瞭43.53%的總營收,但高於安踏主品牌的增速,也在無形中弱化著安踏這個品牌。

丁世忠不止一次說過:“要做国际的安踏,而非中國的耐克。”

確實,安踏的市值早已成為國內體育運動品牌的榜首,在全球范圍內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可是,如前文所述,安踏這個主品牌,卻仍然沒有進入国际主戰場,與耐克、阿迪,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除此之外,在國內市場,比起頻頻露脸時裝周,並在體育產品領域引領“國潮”的李寧,安踏品牌好像過於“静静無聞”。

最後,看似賺錢的安踏品牌,或隻是眼前的虛假繁榮。

在市場營銷裡,有sell-in、sell-out的概念,sell-in指产品從廠傢進入銷售途径,沒有直接賣給最終顧客;sell-out指产品直接從零售商銷售給最終顧客。

一個產品隻有從sell-in到sell-out才干算是完结消費閉環。

但安踏品牌的銷售路徑,看似是完结瞭賣給顧客的sell-out,實際上或隻達到瞭存在加盟商倉庫裡的sell-in的狀態。

財報顯示,到2019年12月31日,安踏集團庫存達到44億,比2018年增長52.3%,均匀存貨周轉天數也提高6天至87天。

並且,此前安踏集團總裁、戶外運動品牌群CEO鄭捷還说到過:“全直營的FILA的店鋪租金、店員等整個運營本钱都由集團自己承擔,而安踏品牌大部分店鋪由分銷商和加盟商經營,運營本钱相對低一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看似在賺錢的安踏品牌,或許有一部分賺的是加盟商的錢,而並不是來自消費者的購買。這也就不難了解,安踏在財報裡顯示出的縮減安踏門店信息。

綜合來說,安踏的實力众所周知,能成為國內體育運動品牌的榜首,顯示著其強大的運營才干。隻是,危機也需提早看到,才干及時調整,真实成為“国际的安踏”。

此時AmerSports的發展雖在困境,但畢竟時間還短,確實還需求給予必定的時間讓安踏好好“消化”;而FILA,隻要跟緊年輕消費者的趨勢,在安踏彻底把控的直營形式下,持續增長也不會是難事。

但最重要的,還是安踏主品牌,怎么以產品創新提高市場存在感,像李寧一樣從“土味”蛻變為“時尚”,並真实做到sell-out,該是安踏需求考虑的問題。

成為“国际的安踏”,安踏已經邁出瞭一大步,未來可期,但走起來,或许如履薄冰。

此內容為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法运用,包含轉載、摘編、復制或树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处,如有侵略,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財經: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瞭?》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註:新商業、新營銷、新消費、上市公司、新金融、區塊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