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消费”“一夜暴富”“盲目投资”……一些年轻人因为这些消费和理财观念理财杂志,让部分人落入“套路贷”陷阱。在监管加大力度整治金融乱象的同时理财杂志,业内专家和专业机构多次给年轻人提醒借贷意识和理财观念理财杂志,希望他们在消费时保持理性,在投资时保有“财商”。
又迎“双十一”,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近年来,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这和商家不遗余力地各种花样促销有关,这对参与其中的任何行业,包括金融企业来说,俨然是一场多赢的局面。
金融消费领域能够有如此热度,与多方有利因素的叠加不无关系。撇除有利的宏观环境,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降低了金融消费的门槛,产品创新频繁、种类多样,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金融消费需求。金融消费的内容、形势,以及金融消费者的意识观念,都在同步产生着显著变化。这些因素,促进了金融消费的欣欣向荣。然而,金融消费看似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也蕴藏着一些引人深思的风险。
金融消费产品及其衍生品不断创新发展,使金融企业容易忽视对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视,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当前,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借贷、过度超前消费,诱导信用卡“过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时有发生,更有部分人打着金融创新之名,行庞氏骗局或非法集资之事。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面对金融机构种类繁多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容易诱发过度消费、恶意欺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金融消费者更应该擦亮眼睛,丰富自身金融知识,提升抗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相较于高涨消费热情,国人的财商教育却处在相对匮乏的状态之中。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就指出:“我国整个金融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素养还比较一般。一方面投资需求很迫切,但是真正懂的不多,这就促成了整个财商教育市场需求的生成。”
在消费者迫切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财商教育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财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作为商业服务的另一面则还具有启迪民智的公益色彩,对于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正面意义。因此,如何规范财商教育业务发展,引导其在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基础上持续健康成长,就成为当下政府关切、社会关心、百姓关注的现实问题。
早在2015年国家就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应对我国公众金融知识薄弱、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的情况,其中第七条指出要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其中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提出了途径之一:建立金融知识教育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希望通过金融教育,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相关人士表示,要持续开展“财商”教育,引导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观念,理清自身投资理财需求和可用资金。
作为金融链条中的一环,金融消费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在尔湾科技集团创始人、启牛学堂CEO李鹏看来,学习基础的金融知识,掌握投资理财技能十分必要,提升自身财商素养可谓是大众的潜在刚需。
李鹏认为,具备基础的财商素养,是提升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不要盲目的进入投资理财市场,不要单独关注收益,不要碰认知以外的领域,不要想赚到认知以外的钱,更不要盲目追求一些币、链等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触及的金融业态。要学会合理规划自身财务,制定合理的投资预期,提升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增强金融消费者自身“免疫力”,为自身的金融安全建立屏障,从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政策的积极鼓励、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金融科技的深化应用,促使万物互联背景下的金融消费行业具有发展时间短、速度快、风险大的特征。对此,更要需要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的素质教育,避免冲动消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