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后,在微博搜索基金是这样的:
实际上,股市大幅回调从不少见,即便是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历史上也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净值回撤。 第一次: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股市出现了整体性的大幅下跌,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1973年的每股90多美元跌到1975年10月的每股40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6%。 第二次:1987年发生全球性股灾,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每股4000美元迅速跌到每股3000美元,跌幅达到25%。 第三次: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每股8900美元跌到每股5500美元,跌幅达到38.2%。 第四次: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科网股泡沫,由于市场热捧新经济概念股票,那些非新经济概念的公司股票遭到市场抛弃,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每股80000多美元跌至每股40000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0%以上。 第五次: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2007年12月每股99800美元跌到2009年7月15日的每股44820美元,跌幅达到56%。 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伯克希尔后续的辉煌。 在2020年的股东会上,巴菲特说,“我在历史上经历过三次、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下跌了50%、三次。如果你是借钱买的股票,那你就会被清零了。 这三次下跌发生的时候,伯克希尔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 但如果你看了股票的价格,你会认为你必须采取行动了,因为它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巴菲特劝投资者,不用尝试抄底,没人能帮你选股票,要做好可能跌50%甚至更多的准备,能够适应这种情况、坦然自若,才适合入市。 在他看来,有些人并不是很在意或者敏感,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恐惧。 如果你不能从心理上处理好它,那么你真的不应该持有股票,因为你会在错误的时间买卖。 伯克希尔历史上大幅回撤的这几次,巴菲特是如何应对的? 重新回顾巴菲特当年在市场极端情况下说出来的那些经典之语,以及他当初的实际操作,对于正在经历一场回调的我们,或许会有一些安慰和启发。1973~1975年:跌幅56%
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
投资的时候到了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股市出现了整体性的大幅下跌,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1973年的每股90多美元跌到1975年10月的每股40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6%。
1987年股灾:跌幅25%
次年买入可口可乐
1987年发生全球性股灾,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每股4000美元迅速跌到每股3000美元,跌幅达到25%。 据当时美国媒体体报道,在暴跌那一刻,巴菲特可能是整个美国唯一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溃的股市的人。 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 整整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过了两天,有记者问巴菲特:这次股灾崩盘,意味着什么? 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也许意味着股市过去涨得太高了。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面对大跌,面对自己的财富大幅缩水,面对他持有的重仓股大幅暴跌,他非常平静。 这一年,在白宫宴会上,巴菲特遇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奥马哈的老乡基奥,基奥建议巴菲特放弃百事可乐,去尝尝可口可乐新品樱桃可乐。 巴菲特尝了之后感觉不错,从此改喝可口可乐。
但巴菲特并没有立即买可口可乐,而是一直等到第二年秋天才开始大手笔买入。 《巴菲特传》这么记录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过程: 1988年秋天,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发觉有人在大单买入它的股票,当时公司董事长郭思达和总裁基奥都感到很惊奇,因为这个时候可乐的股价从股市崩盘前的最高点已经下跌了25%,但是有一位神秘来客却在大量建仓。 当基奥突然发觉是中西部的某位经纪人在买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自己过去的邻居,他赶紧给巴菲特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是不是在大单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 巴菲特回答说,没错,是我。 巴菲特请基奥在自己公布持股之前,不要说出去,同时,巴菲特还在不断买进建仓。 到了第二年春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买下了可口可乐价值10.2亿美元的股票,占可乐总股本的7%。 仅仅过了三年之后,巴菲特在可口可乐的投资涨到了差不多37.5亿美元。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91年年报中高兴地说:“三年前,当我们大笔买入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值大约是34亿美元,但现在,光是我们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市值就超过这个数字。” 1994年,巴菲特继续增持可口可乐,总投资达到12.99亿美元。之后持股一直稳定不变。 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不到10年赚了10倍,仅仅一只股票就为巴菲特赚取了100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最传奇、最成功的股票投资案例。科网股泡沫:跌幅达到50%以上
一口气完成八件购并案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科网股泡沫,由于市场热捧新经济概念股票,那些非新经济概念的公司股票遭到市场抛弃, 巴菲特坚持不买科网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每股80000多美元跌至每股40000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0%以上。 1999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沃伦-巴菲特是网络股最大的看空者之一,但是事实似乎证明他这次真的看错了。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网络股好像成了唯一的热门股。 可口可乐?听起来似乎是上上个世纪的名词了。 也就是这一年,巴菲特发表了著名的太阳谷演讲。
“关于投资,只存在两个真正的问题: 一是你想得到多少回报, 二是你想什么时间得到回报。 伊索称不上是一位金融家,但是他说过‘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不过,他并没有提到时间。” 巴菲特将伊索和大牛市联系到了一起,而他认为这个牛市纯属瞎闹。利润的增长远远低于前期,但林子里的鸟却变得昂贵,因为利率处于低水平。 在如此低的利率水平,想持有现金的人数在减少。因此,投资者正在向林中鸟支付闻所未闻的价格。 “只有三种手段能够保证股票市场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巴菲特说, “一是利率下跌并保持在历史低位上; 二是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成果都回馈给了投资者,而非雇员、政府以及其它; 或者整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超过以往。”但巴菲特把这三个假设都称之为“异想天开”。 巴菲特讲了一个石油探勘者的故事 “一个石油勘探者死后进了天堂,圣彼得对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但这里人以群分,石油勘探者的居住区已经满了,我没有地方提供给你。’商人问:‘您不介意我说五个字吧’。 ‘可以。’于是商人把手拢在嘴边,大声说:‘地狱里有油华盛顿邮报股价!’ 所有的石油勘探者都直往下冲,地方被腾空了。 圣彼得说好吧,现在这块地方全都是你的了。商人停了一会儿,说:‘哦,不了,我还是跟着他们去地狱吧,毕竟空穴不来风。’” “人们就是这样来感知股票的。人们很容易相信流言非虚。” 听众明白了巴菲特的话中之意——他们就跟石油勘探商一样没脑子,听信传言,跑到地狱去找石油。 巴菲特的话锋一转,回到林中鸟。以之结束了演讲。他说,根本就不存在新模式。股票市场的最终价格只反映出经济的产出。 虽然巴菲特做了这场经典演讲,然而,市场先生不给面子,科技股依然一片繁荣,1999 年标普500 指数上涨 21%,纳斯达克大涨 66%。 对应的,伯克希尔每股市值下跌了近20%,创下自 1990 年以来第二差业绩。 伯克希尔股价下跌,让巴菲特遭到分析师和媒体的口诛笔伐。 但反转来得很快,2000 年3 月,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崩盘,直至 2001 年全面消退。 在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去年我们一口气完成八件购并案; 其中有两件从1999年就开始谈,这些案子的金额总计高达80亿美元,所有资金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支付,没有举债一分钱。2008年金融危机:跌幅达到56%
我正在买入美国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2007年12月每股99800美元跌到2009年7月15日的每股44820美元,跌幅达到56%。 当市场一片悲观时,巴菲特于2008 年 10 月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我在买入美国》。
商务合作邮箱:bc@fanxiaoonline.com
喜欢文章,顺手“三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