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发布,本文以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为根底,揭秘各大城市人口净流入之迷。
重庆人口迈入3000万等级,增幅超越上海
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14.12亿人,与2010年的13.40亿人比较,添加7206万人,添加5.38%,年平均添加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添加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我国人口10年来持续坚持低速添加态势。
现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共有49座城市。就常住人口规划而言,仅哈尔滨的常住人口数量出现流出之势,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削减了62.61万人。
重庆、上海、北京、成都仍然稳坐前四名宝座,重庆人口规划进一步扩展,添加至3205.42万人,与2010年比较,增幅11.12%,超越上海增幅3.08个百分点,也是现在仅有一个超3000万规划人口的城市。
重庆、北京、上海和天津虽同为直辖市,但其人口改变程度却不能混为一谈。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别离添加了228.07万人、185.18万人,而天津人口的添加却只到达了92.78万人。有10余座二线城市的人口在这10年间均添加了超百万人,比较之下,身为直辖市的天津的人口添加数量显得差劲了许多,且与2019年底的1561.83万人比较,天津的常住人口竟然削减175.23万人。
深圳人口竞争力微弱,增量超烟台市人口
不考虑直辖市情况下,深圳、成都、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前三位,十年间别离添加了720.22万人、689.02万人和597.58万人。仅深圳一城的人口增量就略超1个烟台市的人口,适当于近3个珠海的人口。
从人口增幅来看,增幅超越40%的有10座城市,其间归于广东省的城市就占了4家,深圳以69.53%的增幅位居首位。就广东省全省来看,全省常住人口到达12601万,是我国榜首常住人口大省,在外来人口招引上,也在各省市之中遥遥领先,充分说明了广东经济的活泼性和招引力。
合肥成最大黑马,反超南京
将49座城市的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数量进行排名能够发现,合肥、长沙、西安三座城的名次上升最多,人口竞争力凸显。
合肥人口数量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添加366.79万人,排名上升14名至第23名。近年来南京、合肥两座附近省会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追逐的比较紧。2019年南京常住人口略高于合肥人口,同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量小幅超越南京,并终究在2020年对南京完成反超。近一年时间内,合肥的开展适当敏捷,阅历了GDP破万亿、常住人口提高安徽榜首以及长三角第六的重要前史节点。尽管如此,依据《求是》杂志发布的国家计算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现,合肥与特大城市坐失良机,很是惋惜。
比较之下,长沙位次上升12名,虽不及合肥,但成功跻身特大城市。长沙人口的快速添加,与长沙近年来配备制作、文明娱乐等工业快速开展有关,叠加自身具有较好的教育、医疗、文明资源以及房价低、日子压力小等要素,对周边地区的人很有招引力。
新一线城市人口竞争力凸显
全体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排名上升较大的城市以新一线城市居多。15座新一线城市中,8城名次与2010年时期的名次比较有了显着提高。姑苏、青岛、南京、天津、沈阳5城的人口尽管完成添加,但排位出现稍微下滑。
值得重视的是,城市小学生数量的改变,是衡量城市人口流动的重要目标,更是城市人口粘性的重要目标。纵观这十年间,小学生数量增幅超50%的13座城市中,新一线城市占了8座,由此可见,新一线城市的人口竞争力具有必定可持续性。
人口添加与经济添加正相关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国处于人口盈利下行期,城市要想“抢得到人”并“留得住人”,有必要保持经济高速开展。
经过计算数据可知,人口数量较“六人普”大幅添加的城市都有一个共性,其一起期GDP均出现高速添加。人口添加幅度超50%的深圳、合肥、珠海、西安四城的GDP增速均处于200%左右。可见,经济高速开展是招引人口的最有用办法。
以人口和GDP增幅均居前的杭州为例,近年来,杭州的常住人口接连6年高位添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现,杭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193.6万人,与2010年的870.04万人比较,十年添加323.56人,增幅37.19%,年平均添加率为3.21%。人口激增始于杭州将“大力开展信息经济、推进才智使用”界说为“一号工程”后的2015年,也是在2015年,杭州初次进入“万亿GDP城市沙龙”。2020年,以新工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添加值占GDP比重达35.5%;数字经济中心工业添加值4290亿元,占GDP的26.6%。
一起,杭州固定资产出资也在大幅添加。2017年,杭州的固定资产出资增速跌至谷底之后,接连两年高速添加,乃至超出浙江省全省的增速。经济的高速开展叠加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引人才方针,引来很多人口流入杭州。
比较之下,“苏杭”的另一城姑苏则有着不同的命运。近3年姑苏常住人口增量仅为12.43万人。在姑苏人民政府宣布的计算公报中显现,经济社会开展仍面对较多困难和应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工业优化转型仍处于攻坚阶段,立异开展使命还比较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