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营口配资:营口日报
大道至简营口配资,实干为要。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营口配资,市发改委、市金融局携手打破部门藩篱营口配资,充分发挥各自在项目综合管理、融资协调服务、金融专业化等方面优势,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信贷支持实体企业和项目放款金额超50亿元,有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精准对接 服务实体经济
营口银行5小时史上最快放款,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为全省仅有的两家政府规定的84消毒液生产厂家之一——营口宝纯青水科技有限公司发放400万元低成本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营口配资;中行营口分行为大石桥富坤特种炉料有限公司延期并收回再贷款500万元;农业银行营口分行创造“三个一”向营口鸿谊牧业有限公司发放了500万元贷款;隆丰村镇银行主动采取转贷、展期、减免利息等办法,为三户企业解决1500万元的资金难题。疫情期间,市发改委梳理汇总出医用物资、生活物资等7大类50家企业,市金融局专门组织“战疫情、稳增长、促发展”银企对接会,政银企同向发力,促成18家银行与政府、协会以及59户企业签署超220亿元的授信协议。今年2-3月份,全市金融系统为342户疫情保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近74亿元。
面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市发改委将对上争取资金的项目与金融发展局共享,梳理出政府专项债券项目69个,政府投类项目25个,2020年春季集中开工项目115个,精算出预算内投资金额和地方配套资金额,两部门协调推进,市发改委负责全力对上争取资金,市金融局负责协调金融机构为预算内项目配资,全方位扶持对上争取资金项目的资金落实。
截至目前,我市已落实银企对接资金超50亿元,包括:辽宁东林瑞那斯股份有限公司15亿元、中粮糖业辽宁有限公司4.8亿元、营口市向阳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3.5亿元、中新冷链科技(辽宁)有限公司2.5亿元、辽宁津大肥业有限公司2亿元等融资。同时,国开行、农发行、中信银行等与亲和源康复中心、协生护理院等一大批项目进行了有效对接。此外,两部门完善点对点精准对接机制,合力锁定就业接纳能力强,产业创新竞争力高,经济贡献度好,融资需求紧迫的企业。在线上开展银行金融产品、协议LPR利率、授信抵押物、增信措施等信息对接,在线下开展实地沟通,带领金融机构赴企业实地查看,面对面问答,以此提高对接成功率,目前已在仙人岛、大石桥等县区、园区取得成果。
同谋共进 营造诚信环境
不让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下列不属于严重失信行为的是大连泛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019年6月18日,在市信用办举办的首期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班上, 现场31家企业代表现场听课,随后对所学成果进行现场考试。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企业诚信教育,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引导失信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为企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们之前的失信记录终于可以按规定申请修复了,以后可以正常参与项目招投标啦。”大连泛华公司代表感慨地说。
2020年我市先后有50余家企业通过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班,后在“信用营口”网站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上传修复材料,经市信息中心初审、省信息中心复审、国家信息终审,最终恢复了信用。
今年以来,市信用办共举办5期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班,先后有100余家失信企业参加培训。企业“洗心”,轻装上阵。政府对失信企业的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活动也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和赞同。 一批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的同时,也是一次多部门联动,纵到底,横到边,多方联动探索信用机制的成功实践。
我市是全省除沈阳外唯一一家税务数据共享共联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参与省、市两级金融系统与税务系统战略合作,成功打通、归集了税务、水电气、不动产等数据,全方位构建了征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征集各类信用信息数据2.4亿余条,“双公示”信息4万余条,反映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图表223张、字段1153个。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114户,全市33家银行全部上线,投放贷款金额超21亿元。同时,市发改委、市金融局还积极拓宽信用产品服务领域,推进“信易贷”“信用村”“信易批”等工作,将企业信用评级引入企业涉金融领域和政务服务领域。市发改委、市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印发<营口市农村信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建设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年初以来,驻营银行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放款超100亿元。
截至2020年5月底,我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监测排名中由年初的78名提升到60名,在辽宁省12个地级市中保持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