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2500元,到手2180元,哪有这姿态的!”说起自己2016年4月在拍拍贷上的告贷阅历,上海的徐力(化名)一上来就给记者报了两个数字,在之后的采访中,他不时重复“没有这样的道理”。

6月30日:短线大盘还有回调要求 7月行情

今天可申购新股:无。今天可申购可转债:无。今天可转债上市:今天转债。今天...

熊猫烟花集团(黄金德州扑克)

安全银行(000001)股票06月30日行情观念:成绩一般,走势趋弱,短期慎入午评:商场回暖 结构性行情下重视这些板块属相邮票怎样保存最好?_出资币午评:创业板站上2400点关口短期获利法仁和药业账上21还要融资8亿 欲出资工业大麻项目

拍拍贷建立于2007年6月,公司全称为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上海,是国内首家纯信誉无担保贷渠道。

徐力称,自己其时被QQ空间上拍拍贷的低利息广告所招引,所以就点击广告进入拍拍贷官,填写基本资料后下载了APP,然后在APP上通过个人身份认证,最终恳求了2500元告贷。

但实践到账的只要2180元,12期(月)合计要还款2800多元。不明白所以的徐力马上找到了客服,对方奉告他,扣除的是告贷手续费。

除了徐力,还有多名用户在上发帖称自己在拍拍贷上告贷后,和实践到账金额不符,其间有适当一部分人表明,告贷之前渠道或客服没有清晰奉告手续费、利息等。

那么真实状况究竟是怎样样的?渠道直接扣除手续费的行为究竟是不是“砍头息”……

投诉:告贷前是否明示扣费两边说法不一

“恳求告贷前客服也没说,渠道也没有写明啊。”徐力称,自己向客服提出了交还这笔告贷的恳求,但对方表明这归于提早还款,仍要还本金和利息。

徐力所以以为,自己遭到了诈骗,在跟客服屡次交流无果的状况下,他挑选了将这笔钱从账户中提出,而且至今没有还一期款。

当记者问询徐力其时在告贷前是否有对页面截图,以此来证明渠道未提早奉告收取手续费等事宜,对方表明其时底子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没有截图,但他向记者出示了其时QQ空间的广告截图,只见该广告上写着“告贷金额10000元,每月还款10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内容。

不过,徐力向记者表明,现在拍拍贷的APP通过改版,告贷页面会明示实践到账数额等项目,然后才有“承认告贷”的选项,而在上一年自己恳求告贷时,APP页面上并没有这些,包含每月还款金额、手续费等都是告贷成功后才干知道。

跟徐力阅历相同的李军(化名)也表明,告贷前,APP和客服都没有奉告其手续费的状况。

6月17日,法治周末记者下载了拍拍贷APP进行体会,在进行各项认证,提交个人证件后,就进入了恳求告贷的环节。

记者可告贷的额度为12000元,在告贷页面挑选告贷金额、告贷期限后,页面会自动展现“每月还款”“实践到账”两项内容。如挑选告贷12000元,期限为6个月,那么实践到账11160.00元,每月还款为2130.27元;挑选告贷1000元,期限12个月,则实践到账925元,每月还款93.59元。

在告贷页面的中心,有“承认告贷”的选项,意味着告贷用户在告贷前能清晰知道实践到账金额及每月所还本息和。

而在APP的“更多”这一选项下,列出了告贷利息的核算方法——告贷的年利率是根据告贷人的魔镜等级(魔镜体系是拍拍贷开发的危险评价体系,针对每一笔告贷,危险模型会给出一个危险评分)承认的,当告贷人的告贷恳求审阅完毕后,在“承认发标”时能够检查概况。

不过,在操作过程中,APP页面上并没有对告贷手续费怎样收取进行阐明,记者问询在线客服关于告贷手续费的问题,对方表明“页面会有实践到账金额的提示,不同用户费用或许不同”。

而法治周末记者在拍拍贷官上的“客服中心”看到,告贷费用分为催收费用、成交手续费、创立列表费用、逾期利息等,其间关于成交手续费进行了具体的阐明,成交手续费分为告贷手续费和告贷质保服务费,根据魔镜等级,前者为本金的1.5%至12.5%,后者则为9%至23%不等。

关于官上的这些收费阐明,拍拍贷官方微博在2016年6月回复告贷人微博时称,告贷费用规范一向都有,但微博上不少告贷人表明,自己告贷时官上并没有这些阐明。

争议一:扣除手续费是否为“砍头息”

徐力、李军们最关怀的问题是,即便渠道奉告,是否就能直接从告贷金额中扣除手续费,扣除手续费是否为变相的“砍头息”。

对此,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学院院长强力奉告法治周末记者,断定上述状况中,扣除手续费的行为是否为变相的“砍头息”,要看这笔手续费究竟是由谁收取。

“砍头息是出借人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告贷利息的行为。而P2P渠道自身是一个信息服务中介的人物,假如说渠道扣除的手续费便是作为其供给信息服务的报酬,那么收取服务费无可厚非;假如说渠道扣除的手续费实质上是出借人收取的,那么就能确定它砍头息的实质;但假如说渠道是自己放贷,以扣除手续费为名多收利息,那就要看渠道放贷的资金来源是哪里,假如是渠道自己的钱,其行为便是违规;假如资金来源于跟世人告贷,则或许涉嫌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强力说。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互联金融危险专项整治作业实施计划,计划中表明,P2P络假贷渠道不得发放告贷。

不过强力表明,评论上述状况是在渠道清晰奉告告贷人要收取手续费、实践到账金额与恳求金额不符等前提下进行的。

“假如说,告贷人有根据证明,在告贷前渠道上没有对这些进行阐明,那么渠道就涉嫌诈骗,告贷人和渠道及出借人签定的合同就不建立,不论是不是砍头息,告贷人都有权不履行合同。”强力说。

而一位资深的互联金融业务律师奉告法治周末记者,从广义上来讲,渠道从恳求的告贷额中扣除手续费的行为,实质上便是“砍头息”,只不过是为了躲避危险,才会以“手续费”“管理费”等命名。

争议二:手续费怎样收取才合规

而法治周末记者电话拍拍贷客服,问询扣除手续费的相关事宜,对方表明,告贷人恳求告贷成功后,渠道会将告贷金额发放到告贷人的拍拍贷账户中,并从中扣除手续费。告贷人只能将扣除手续费后的钱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上。

而上述律师表明,该说法有趁火打劫的嫌疑。该律师表明,判别渠道究竟有没有“砍头息”,最重要的是看告贷人成功恳求的金额是否悉数到账。而记者采访的几名告贷人均表明,告贷成功后,账户从来没有收到过完好的告贷金额,账户里的金额便是扣除手续费后的费用。

“由于告贷人是跟出借人产生的假贷联络,作为渠道,不能从中截留一部分。只要当成功恳求的金额悉数到用户账面后,由用户再将手续费打给渠道,才算是合规的做法。”该律师表明。

该律师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假贷纠纷案子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社会安稳的奉告》规则,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依照实践告贷数额返还告贷并核算利息。

“也便是说,渠道存在砍头息的话,告贷人的本金及利息都应该依照收到的实践金额来核算。”但该律师表明,在实践状况中,渠道只要对告贷人提早明示会扣除手续费,而告贷人又承受了这一做法,而且依照渠道规则来归还本息,渠道是不必承当法律职责的;但假如告贷人在告贷后期又对砍头息提出异议,那么二者的合同或面对吊销的或许。

法治周末记者根据自己体会的实践到账金额来核算,发现年化利率均在36%以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假贷案子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则》第二十六条规则,假贷两边约好的利率超越年利率36%,超越部分的利息约好无效。

“从商业视点来看,渠道之所以这样做也能了解。由于不诚信的人太多了。渠道作为供给信息服务的中介方,也是出于忧虑收不到服务费用才这样做。“该律师指出,渠道大可让告贷人采纳先交纳服务费的方法,只不过如此一来,尽管合规,却难以留住客户。

专家:向告贷人亲友催收需征得赞同

除了投诉拍拍贷未提早奉告就扣除手续费外,李军奉告法治周末记者,自己十分不满意渠道的催收方法。

他称自己2015年恳求告贷6500元,实践到账5960元,分十二期还款,在第十一期时逾期两天未还,自己亲友老友乃至客户就遭到了催收公司的电话“轰炸”,让他们联络自己还款。

这让李军十分愤恨,但一起又觉得很古怪:注册认证恳求告贷的过程中,分明只需要填写两个紧迫联络人的方法,催收公司是怎样知道那么多亲友老友及客户联络方法的?

在微博上,也有很多拍拍贷告贷人表明,逾期后,多位亲友老友都遭到了催收公司的短信及电话“轰炸”。

关于部分告贷人的遭受,拍拍贷官方微博在其微博下回复,称呈现这种状况是“告贷人把其号码作为联络人留了下来,由于告贷人逾期不还款,也无法联络,第三方只好联络联络人”,并表明“假如不方便联络,或许遇到不文明催收,能够致电客服进行反应”。

对此说法,李军并不承受,他奉告法治周末记者,自己其时就留下了两个联络人的方法,而且注册及恳求过程中并没有呈现授权过程——即授权渠道从通讯录或许其他途径获取其他联络人。他深信,拍拍贷APP能读取自己手机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

安徽的黄杰(化名)也不认同拍拍贷官方微博的说法,他回想,一个好久不联络的朋友在拍拍贷上产生了逾期,自己就接到过屡次催收公司的电话和短信;不仅如此,自己的父亲也接到了催收公司的短信和电话。

黄杰奉告法治周末记者,自己被催收后,跟该朋友取得了联络,对方表明在渠道借钱时,填写了黄杰及联络方法作为联络人,但并没有填写黄杰父亲的任何信息。

“我想了一下,应该是我用我父亲的手机给我朋友打过电话,留下过通话记录。”黄杰说。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卫东表明,在催收公司向告贷人及其亲友老友催收这一问题上,其实包含了两种行为,一是渠道获取通讯录信息的行为,也便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第二便是催收公司频频联络告贷人的亲友老友等,奉告他们告贷人的逾期信息,并奉告他们敦促告贷人还款的行为,也便是供给公民个人信息。

拍拍贷的用户协议对信息的运用也作出了约好,称“用户知悉并赞同,拍拍贷能够运用用户提交或授权而获取的信息、出借人供给的、从第三方获取的信息进行逾期账务提示或催收等服务,如因而给用户形成晦气影响,拍拍贷对此不承当职责”。

而在采访中,李军称自己记得很清楚,2015年自己运用拍拍贷时,只填写了两个紧迫联络人方法,并没有授权渠道能够读取自己的通讯录、通话记录,并给那么多人发自己的逾期信息。

黄杰也表明在收到催收短信之后,才知道朋友向假贷渠道借了款,在此之前自己并不知道此事,更没有赞同任何人任何渠道能够获取其信息。

“假如渠道与告贷人有协议,清晰约好能够获取其老友信息并得到老友赞同,那么获取信息的行为不构成盗取,亦不存在不合法盗取;反之或许将冒犯刑法‘侵略公民个人信息罪’。”赵卫东表明。

而关于催收公司向第三人发布告贷人逾期信息的行为,拍拍贷在用户协议中说到“当用户作为借入人告贷逾期未还时,拍拍贷能够采纳发布用户个人信息的方法追索债务,拍拍贷对上述行为免责”。

赵卫东以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侵略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子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说》,供给公民个人信息应当通过被收集者赞同,因而渠道与告贷人约好赞同发表告贷信息的,则是能够躲避刑法的;反之,假如未经赞同并到达入刑规范,则或许遭到刑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