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点转型是一个老课题,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

2020年6月,一则“今年来近900家银行点关门”的音讯引发重视。到6月,今年以来全国已有889家银行点退出运营,其间包含包商银行236家点。虽然889家点在全国银行点的占比不到0.4%,但在数字年代,点转型再次成为银行业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

平安证券公司(股票000885)

点,是银行为满意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实践需求和潜在需求而建立的营销安排和服务窗口。一般来说,银行点是指有人物理点。广义上的点,也包含自动柜员机(ATM)、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机具和场所,乃至还包含作为物理点延伸的电话银行、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到2019年,我国银业金融安排共有法人安排4607家,点总数达22.8万个,自助设备共109.4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开端,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作为新的点方法开端呈现。而近年来,部分银行推出了一些智能旗舰店、“无人银行”“5G银行”。那些消耗很多硬件和运营本钱、堆积很多高科技设备的“智能点”,本质上不过是一种“砖头银行”。此外,一些银行打着“将点开在手机APP”的旗帜,测验在互联上开设营销服务途径。这种被称为“数字支行”的银行店,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视为一种虚拟点。

公元15世纪前后,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其时,人们在码头岸边摆上几张长条凳,为交游的商贾供给现金寄存和钱银兑换事务。这是银行点的“开山祖师”。而银行的英文“bank”,便是来自于意大利语“banca”(长条凳)。

在我国,改革敞开以来,银行点建造走过不短的一段路,历经系统建立期(1979-1989年)、快速扩张期(1990-1997年)、调整优化时期(1998至今)等三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点处于快速开展阶段。切当地说,80年代中期曾经,银行点十分少;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银行点迈上快速增长的时期。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则进入了调整数量、进步单产的集约化运营阶段。如2000年先后,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对点进行了大规划撤并,点数量明显下降,直到2010年之后才逐渐康复。关于点数量的演化,本书第一章进行了翔实的剖析。2015年来,部分银行在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建造上过于冒进,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建立未经严厉证明,存在过多、过滥现象,脱离了客户需求和事务开展实践。这是近年来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裁撤较多的首要原因。

点数量多,是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一大杰出特色。很长一段时刻来,点是银行服务的首要途径和场所,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银行经过添加点,招引和服务客户,完成规划扩张,进步商场份额。可是,点是银行本钱最贵重、处理最困难、危险最会集的服务途径。遍布全国的众多点,假如散布科学合理,功用充分发挥,能够服务满意客户需求,那么点便是杰出的营销络、交易途径和服务场所。反之,点就会成为银行巨大的包袱和担负。

特别是近年来,跟着金融科技蓬勃开展和客户行为深入变迁,银行点功用和服务面临着巨大冲击。一方面,互联和信息科技为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服务方法供给强壮支撑,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支行,95%以上零售事务可经过手机处理。即使需求实时对话交流,也能够凭借机器人来供给,如一些银行推出了“数字人”。另一方面,客户行为正在产生变迁,越来越多客户偏心数字化、移动式的服务体会,点难以满意客户随时随地获取服务的需求。2019年,我国银行业均匀离柜率现已高达89.77%。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排挤集合”或将成为常态,“非触摸银行”服务鼓起将加重银行点式微。

在曩昔,银行从业者往往信仰“终端取胜,途径为王”。这句话现在依然没有过期,仅仅终端从点演化为电脑从而被手机代替,而途径将越来越依赖于线上途径。在方法上,银行现已从“砖头银行”演化成“鼠标银行”从而进化到现在的“指尖银行”。从更深层次看,跟着技术创新和金融敞开,我国银行业商场进入壁垒逐渐下降,客户获取信息来历添加,信息获取本钱下降,作为付出中介和融资中介的商业银行本来具有的金融中介优势削弱,点在银行战略和服务系统中的人物弱化是难以改变的。2013年,美国银行家布莱特金(BrettKing)在《银行3.0》提出:银行不再是一个当地,而是一种服务,很多人将信将疑。2018年,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中进一步结论: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便是不在银行点。咱们现已看到,在我国一些互联银行及直销银行,银行一切服务确实不在点,这些银行从一开端就没有建立任何点。

虽然如此,对银行和客户而言,点依然具有共同的价值。点作为银行根底分销途径和服务窗口,在建立服务品牌形象、出售杂乱金融产品以及高端客户关系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且不行代替的效果。特别是对中小银行和县域区域而言,点依然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群众的重要依托。所以,一方面要对立“点中心论”“点主导论”,一方面也要对立“点无用论”“点消亡论”。未来,银行点不应该仅仅一个点,而应该是一张。点转型不只要从削减客户排队时刻、改造运营厅堂、标准产品出售流程等详细问题着手,更要从开展战略、公司管理、事务转型等“顶层规划”下手和处理。《易经》里有三个词:取势、明道和优术,代表处事的三个层次。在曩昔很长一段时刻,咱们对点转型的了解和实践往往聚集在“优术”层面,而更重要的是“取势”,即研判大势、适应趋势。我认为,这是点转型的“最早一公里”。

当然,“明道”和“优术”也十分重要。“明道”,便是要清晰方针,挑选相应战略。详细到点转型,便是要对点进行应精确定位、合理规划。我认为,在数字年代,点应定位为线上途径的弥补,应加速推进线上线下交融、联动,推进服务途径协同和资源整合,激起点发挥线上途径所难以具有的功用。从“优术”视角看,下一步重点是推进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进步辐射才能和服务张力,与线上途径一同为客户供给任何时刻、任何地址、任何方法的“AA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关键,推进银行从“资金中介”转型为“服务中介”,成为金融服务的归纳供给商,满意金融顾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数字年代找到自己的新定位、新方向。

高钧先生长时间专心点转型咨询和训练等作业,在点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他安排编写的这本《数字年代的点转型》,汇聚了业界和学界才智,既有微观层面的剖析和研判,更有很多的事例和东西,在取势、明道、优术三个层面均有触及,是一本值得细心品读的佳作。我愿意向银行业以及重视银行点转型的朋友们引荐!

(此文系董希淼为《数字年代银行点转型》一书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