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头以来,港股一度领涨全球,但是2月中旬后景象扶摇直上,3月以来更是接连急跌。港股和中概股首要指数都跌至多年新低,恒生科技指数一个月内跌幅更是高达39%。周三午间,媒体报道国务院副总理掌管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讨当时形势[1]。受此提振,周三A股及港股大幅反弹,恒生指数大幅反弹9.08%,恒生科技指数反弹更是到达22.2%。那么,急跌之后,从多个维度看,港股估值跌到了什么方位?价值和远景怎么?咱们在本文中剖析,供出资者参阅。

为何此轮回调来势汹汹?俄乌形势、疫情晋级以及监管改变等多重要素引发的流动性冲击

在多重不确定要素下,商场的回调不难理解,但跌幅如此之大之快,背面则有流动性冲击的要素。近期一些头绪都闪现短期呈现海外资金显着流出的痕迹:1)北向资金大举流出,从上周到本周二规划超越660亿人民币;2)港股体现疲弱但南下资金逆势流入;3)人民币和港币走弱;4)3m Hibor走高。咱们以为,外部资金的流出压力首要来自以下几个要素的共振:1)俄乌形势继续升温,引发避险心情及滞胀危险。此外,一部分出资新式商场基金或许因俄罗斯持仓流动性冻住而兜售流动性相对好的我国财物。2)香港疫情继续升温,连累部分经济活动并限制心情,尤其是疫苗接种份额偏低导致死亡率偏高(《香港疫情状况更新》)。3)表里监管不确定性升温,例如美国证券买卖委员会SEC将5家我国企业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名单等。

急跌之后估值走到哪了?全体跌到低位,部分板块更是跌至前史新低;股息率升至高位,吸引力逐渐闪现

港股商场急跌之后,全体估值现已降至前史低位。通过近期心情剧烈演绎特别是流动性冲击下的急跌后,港股和海外中资股商场估值现已跌到了前史低点。全体来看,到3月15日低点,MSCI我国指数12个月动态市盈率(除掉A股)7.2倍,已回落至06年以来前史平均水平以下1倍标准差。与此同时,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12个月动态市盈率别离降至8.5倍与16.6倍,也均已跌至各自长时间前史PE均值1倍标准差以下。假如看PB的话,首要指数如MSCI(除掉A股)、恒生国企指数更是降至了前史新低,别离买卖在0.8与0.7倍,都已破净。反之,股息率也现已处于前史高位,并且显着高于债券收益率,现在恒指和国企指数股息率处于3.9%与4.4%,部分板块和个股如金融和电信等的股息率高达8~9%。

图表1:恒生指数12个月动态P/E当时仅为8.5倍

材料来历: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2:恒指P/B也已跌至长时间前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下

材料来历: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机构:港股现在跌到哪皮股上长了硬硬的包里了?关注高股息和优质成长机会

图表3:恒生国企指数12个月动态P/E为6.7倍,也已挨近长时间前史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

材料来历: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4:而恒生国企P/B与恒指相似已跌至长时间前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下

材料来历: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5:恒生科技指数12个月动态P/E更是跌至自指数树立以来的前史最低水平

材料来历: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6:恒生科技P/B当时为0.8倍,相同为前史最低水平

材料来历: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7:MSCI我国新经济P/E继续走低,老经济处于肯定低位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8:这点在P/B层面上也有所体现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相较全球首要兴旺商场具有显着比较优势,A/H溢价起伏再度回到高位。现在MSCI我国指数估值全体大幅低于全球首要兴旺和新式商场。从更为可比的指数估值所在置位数看,当时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所在前史分位数仅为0.2%,显着低于沪深300的28.9%,以及标普500的87.9%。假如将各首要商场生长板块进行比照,这一差异则愈加显着。例如,恒生科技指数当时估值分位数为0%,而相同代表A股与美股生长板块的创业板指及纳斯达克100指数则别离处于43.8%和75.8%分位数。不仅如此,A/H溢价也在年头小幅回落后再次重回高位,高于长时间前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上。

新经济继续走低,老经济处于前史低位。港股新经济板块自2021年7月起受一系列监管等不确定性要素影响大幅回调,近期跌幅进一步扩展。详细而言,港股新经济板块(MSCI我国指数,除A股和金融)PE从2021年2月份高点的20倍回调54%至现在的9.2倍,已低于长时间前史均值1.5倍标准差。老经济板块现在更是现已处于前史低点,MSCI我国(除A股、ADR与腾讯)PE已降至5.4倍,处于长时间前史均值1.5倍标准差以下。细分板块看,新经济板块中仅制药与生命科技、轿车及零部件以及消费服务等少量板块当时动态市盈率高于长时间前史均值(且有成分股变化影响),而老经济板块中简直一切细分板块当时估值均低于长时间前史均值,其间交通运输以及多元金融等板块动态市盈率根本处于前史最底部。

图表9:新经济板块仍有少量职业估值高于长时间前史均值,而老经济板块估值根本均处于前史底部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10:MSCI我国指数当时全体估值全体低于美国及欧洲各首要兴旺商场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11:恒生国企指数股息率 vs. 我国十年期国债利率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12:MSCI我国指数危险溢价与估值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13:从指数长时间前史估值分位数上看,恒生指数估值也显着低于沪深300以及标普500指数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Wind,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14:从生长指数层面上看,恒生科技更是跌至前史最低分位,显着低于创业板指与纳斯达克100前史分位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EPFR, Wind,Norges Bank年报,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15:A/H溢价自年头小幅回落后再次重回高位,已处于长时间前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上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Wind,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16:近期海外自动型基金别离流出港股以及中概股商场,而南向资金却仍然逆势攀升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EPFR, Wind,Norges Bank年报,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17:近期港元对美元明显价值降低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Wind, 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

图表18: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我国股票持股数量与全体持股市值在2021年均有所下降

材料来历:Bloomberg, FactSet, EPFR, Wind,Norges Bank年报,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2022年3月15日材料来历: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商场展望:短期或处于磨底期;维稳信号后流动性冲击的急跌或许暂告阶段;重视高股息和优质生长

方针维稳信号初现,短期流动性冲击急跌或许暂告阶段。在近期接连回调后,依据前史经验,商场短线反弹或许性也相应添加,周三反弹便是相似状况。往前看,咱们倾向于以为,商场短线仍或许有重复,但相似前期大幅跌落的阶段或许现已完毕,后续或许逐渐进入磨底阶段。后续依据表里部形势,包含地缘形势、滞胀状况演绎、中美关系、我国稳增加及地产职业状况、疫情发展归纳来掌握结构性时机、选股愈加重要。比较A股,港股存在必定外部和监管扰动,但考虑到估值更低且心情发泄较为充沛,在当时水平进一步失望也有些过度。假如后续方针维稳信号和外部环境好转的话,港股或许仍具有更大弹性。中长时间看,我国商场有望展示相对耐性,我国所在增加与方针周期相对有利,“稳增加”方针空间相对足够。比较A股,港股的吸引力在于更轻视值和更高股息率(如银行电信)及优质生长性标的,特别是在急跌中被错杀的。归纳而言,咱们主张重视兼具稳增加和高股息的部分价值股(如金融)以及估值盈余匹配的优质生长,所谓“哑铃型”战略。咱们在陈述中供给了高股息、优质生长、以及战略模仿组合挑选,供出资者参阅,详细内容请详见陈述原文。

图表19:跨板块估值盈余比照

材料来历:彭博资讯,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2年3月14日

图表20:商场急跌后的前史体现

材料来历:彭博资讯,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讨部;数据截止至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