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怕没人重视,现在怕有人重视。”某B股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刚(化名)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曾经无人问津,B股成交惨白,期望咱们好歹看一眼。成果商场大跌,总算受重视了……”
B股接连两日跌落引发热议。近年来,国内资本商场对外敞开程度越来越高,而B股却被边缘化:交投清淡,流动性匮乏,融资功用缺失,且转板困难重重……深陷困境的B股该何去何从?
深陷边缘化困境
“2015年追高被套牢后,我都快忘了自己还有B股账户。买卖软件弹窗提示,我才想起这个账户,但居然是以暴降的方法。”已有近20年B股出资经历的老王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
作为我国资本商场开展初期吸引外资的重要方法,B股曾给出资者带来许多夸姣回想。
2001年2月19日,B股对内地自然人敞开。受此影响,B股走出一轮暴升行情。上证B股指数从80点一路上涨到2001年6月1日的241.61点,涨幅高达两倍。
2003年,QFII准则正式施行,许多境外组织得以直接出资A股,B股的前史使命逐步走向完结。自2000年10月27日舜喆B上市发行后,近20年时刻B股再无新股。
“跟着港股通的注册、MSCI扩容、QFII额度铺开,我国资本商场的对外敞开程度越来越高,B股被完全边缘化。”闻名投行人士王骥跃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
特别是,B股缺少资本商场最基本的融资功用。“这些年咱们错过了许多好项目。由于只能靠本身翻滚开展,在盈余才能有限的状况下也无法向股东正常分配利润。”中鲁B董秘李明表明。
山航B相同受此困扰。自2000年B股上市以来,山航B长时间无法融资,只能依托银行贷款和融资租借处理资金短缺问题。2012年10月29日以来,山航B宣告停牌,企图处理这一问题。
时任公司控股股东山航集团董事长马崇贤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其时首要考虑到“十二五”期间面对机队扩容、基础设施建造等许多投入,迫切需求处理B股的前史遗留问题,以盘活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更有不少B股公司面对生计问题。
5月12日,B股大跌。事实上,B股前史上已屡次呈现这种状况,背面则是长时间存在的恶疾:交投清淡,流动性匮乏。不少B股逐步“仙股化”。
Wind数据显现,到5月13日,已有5只B股跌破1元面值。东沣B更是由于接连20个买卖日收盘价低于面值,恐将成为榜首只面值退市的纯B股。
李明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许多B股比较A股折价在50%左右,‘A+B’公司需求A股、B股一起接连20个买卖日跌破1元才面值退市,咱们这种纯B股的公司境况就愈加为难了。”
寻觅B股出路
边缘化的B股现在还有96家公司,其间包含17家纯B股公司。而开立B股账户的出资者超越237万户,远超新三板的开户数。
“上市公司尽到了职责和职责,但无法享受到相应盈利,流动性、融资功用缺失。B股公司该何去何从?”李明表明。
“B股现在还没有普适性的出路。”闻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从过往状况看,有B转A、B转H、回购和AB股并轨四条途径,也有一些可供学习的事例。”
在他看来,B转A是最具操作性的途径,过往曾有浙能控股吸收兼并东电B股、新城控股吸收兼并新城B股,城投控股吸收兼并阳晨B股、南山控股吸收兼并深基地B等成功事例。
但详细到每家B股公司,要找到适宜的出路谈何容易。
我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2012年停牌测验B股变革后,山航B曾探究十几套计划,举行大大小小几十次会议。但时隔一年后,山航B仍是无法宣告,计划未能达到一致。“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股东层面难以构成一致意见。一起,股改计划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施行难度大。”时任公司董事长张美好对我国证券报记者表明。
以A股换股吸收兼并B转为例,王刚以为,首先要得到大股东支撑,且大股东具有适当实力,经过优质财物注入,完结换股吸收兼并。“过往的B转A成功事例无不如此。但只要极少数B股公司具有这一条件。”
直接B转A是另一条出路:或依照汇率将B股折算成A股;或先在B股退市,然后在A股从头上市。但这两种计划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至今没有成功事例。
“依照汇率将B股折算成A股现在没有方针;B股先退市再上A股,私有化计划需取得股东大会经过,且在A股从头上市具有不确认性,B股股东可能会对立私有化计划。”王刚表明。
李明说,B股的出路看起来许多,但落实到实际操作就会发现简直处处都是“此路不通”。
等待方针支撑
多年来,关于B股变革的呼声不断。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新国九条”清晰提出,要“稳步探究B股商场变革”。
2015年,东沣B、舜喆B和粤华包B等纯B股公司测验股权重构变革。当年1月23日、4月3日和6月23日,三家公司先后停牌,进行股权重构变革探究。历经两年左右的停牌后,三家公司均停止了相关事项,理由都是“相关方针尚不清晰”。
业内人士指出,B股的变革存在两个方向,一是激活B股商场,二是B股转股。在B股已完结前史使命的布景下,推动B股的存量变革没有实际含义。宋清辉乃至斗胆主张:“直接废弃B股。B股是一个前史遗留问题,前史使命现已完结,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关于B股转板的问题,李明表明:“咱们研讨过各种途径和计划,其实最难的不是技能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而是方针上是否行得通。主张从顶层规划上处理B股存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以上述B转A的两个计划为例,李明以为:“B股先退市再上A股,技能操作没有难度。假如没有相应的方针支撑,退下来上不去怎么办?决议计划危险很大,特别是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
关于依照汇率确认基准日将B股直接转换成A股,王骥跃以为:“技能操作相同没有问题,但需求多方面方针支撑,由于触及外汇的问题。”
李明主张,对具有条件的纯B股公司赋予再融资权力,答应增发A股,征集资金回购并刊出B股。“原股本不添加,出资者会十分活跃。至于B股股东忧虑的资金出境问题,能够经过给予必定的外汇出境额度一揽子处理。”
对此,王骥跃以为:“B股经过增发A股再融资,触及不同股份,定价和买卖规则都不同,难度十分大。假如B股的存量问题处理不了,只处理再融资问题含义不大。”
关于B股的未来,王刚指出:“期望方针能开一道口儿,让有条件的B股公司能有更多出路。”(任明杰 康书伟)
来历:我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