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旗股份(300061.SZ)12月6日宣布18份公告,其间有一条关于更名的信息敏捷引发商场重视。
公告称,为了更好地表现公司主营事务状况和公司实践开展状况,拟将公司称号改动为“旗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拟改动为“旗天科技”。而在此之前,公司完成了限制性股票鼓励方案。
从股价上看,9月17日康旗股份冲上10.47元每股的高点后一路下挫,且简直再无反弹之力,可是,更名后不只迎来了久别的涨停板,还连涨两日。
上市近10年的康旗股份更名换涨,究竟是改名真能更好地表现主营事务,亦或仅仅A股商场玩烂了的“保价”手法?
更名的“福利”
音讯发布后榜首个买卖日,康旗股份迎来了本年10月17日以来的榜首个涨停板,报收于6.61元/股,第二日早盘持续上涨,一度涨超4%,到收盘报6.75元每股,上涨2.12%。而就在11月25日,康旗股份曾连跌6个买卖日,终究报收于5.74元每股。涨跌间1元的距离,关于一家总市值不到50亿的公司而言,已是挨近7个亿的市值改动。
公告称,康旗股份已于2018年底出售与眼镜镜片相关的财物与负债,从2019年起不再归入兼并报表规模,公司主营事务构成随之产生改动。一起发布的还有一份关于收买江苏欧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欧飞”)100%股权的可行性剖析陈述。
江苏欧飞是一家致力于数字产品分销和服务的创新式企业,康旗股份称拟将“防蓝光树脂镜片生产线建造项目”出售后收到的征集资金及“旗计智能运营中心建造项目”的悉数征集资金,用处改动为收买江苏欧飞100%的股权。公司拟运用上述征集资金付出部分买卖对价,其他资金由公司自筹处理。
此前,康旗股份现已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的成员调整,形成了以新任董事长刘涛为中心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康旗股份表明此次更名将“股份”改为“科技”,是出于表现企业特性、强化职业特点的考虑,以到达兼具需求洞悉、客户辨认、智能科技和落地服务为特征的To B型金融科技服务体系,但公司运营仍存在必定危险。
本年8月,公司控股股东、实践操控人费铮翔以协议转让方法、会集竞价买卖方法、大宗买卖方法减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计不逾越3976.1165万股,减持的资金首要用于向公司付出购买眼镜镜片相关财物的剩下转让价款。而费铮翔在减持前还质押了不少股份。因而康旗股份被外界质疑,大股东为了购买自己公司的事务而减持,说是转型,却更像是“卖壳”。
从开展进程来看,康旗股份的确雷厉风行地向包含消费金融、征信、稳妥出售等多个金融职业跨进,并为此开端了频频的资本运作。资本运作上好像契合转型逻辑,但报表的改动却让商场觉得“奇怪”。
2019年康旗股份发布成绩预告时提早“预警”,称此前收买的旗计智能成绩增加未达预期,估计计提商誉减值预备9000万元。投资者见后以为,在A股公司纷繁因计提巨额商誉导致赢利大跌的当下,9000万元关于账面平稳的康旗股份来说还算“接受得起”。
比及正式发表年报时,投资者才发现工作不对劲。商誉减值计提额由9000万元变成了11.45亿元,激增逾11倍。2018年前三季度,康旗股份归母净赢利别离为2579.92万元、7412.49万元和1.25亿元。第四季度,归属母公司净赢利扶摇直上,显现为亏本10.18亿元,但运营收入却未有显着下滑,反而较前三季度有显着增加。因而,直接导致2018年年报账面巨亏近8亿元。
康旗股份2018年年报显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赢利为-7.93亿元,同比下降365.75%。这与此前公司发表的《2018年度成绩预告》、《2018年度成绩快报》净赢利均保持在3亿元以上的估计,存在严重差异。
在深交所9月3日一则布告批判的决议中,康旗股份曾因财政数据发表存在严重差异,遭深交所通报处置。
2019年上半年,康旗股份成绩再次受挫。2019年半年度成绩预告显现,盈余估计在3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降显着。去年同期赢利为9992.41万元,这意味着下降起伏到达49.96%至64.97%。
每两天就有一上市公司更名
A股上市公司更名可谓层出不穷。
据记者收拾,包含退市、ST戴星、摘星等公司在内,2019年共有209家公司更名,仅3季度就有24家公司更名,除掉以上状况后的三季度上市公司实践更名数量到达13家,其间包含北京城建更名为城建开展(600266.SH)、复兴生化更名为双林生物(000403.SZ)、环能科技更名为中建环能(300425.SZ)等等。
(榜首财经据Wind数据收拾)
从统计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对更名喜爱颇盛,仅2013年至2015年期间就有逾越400家上市公司更名,2013年、2014年别离有151家、180家上市公司更名,2016年和2017年全年也别离呈现182起和153起更名行为。也便是简直均匀每两天,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更名。记者发现,其间不少上市公司更是频频、屡次更名十次有余。
比方阳煤化工(600691.SH)更名达13次,实践更名3次,从“东新电碳”到“林凤控股”,再回到“东碳”一次,最终才落定为“阳煤化工”。而西部资源(600139.SH)和浪莎股份(600137.SH)也各更名12次,南通科技(600862.SH)和坚信泰丰(000034.SZ)亦各更名11次,富奥股份(000030.SZ)更名到达10次。
公司称号自身也是一种品牌,如非必要,保持公司称号的安稳对公司的久远开展无疑是更有利的,这一点对资本商场的上市公司也不破例。一般状况下,上市公司的称号都会表现出公司的职业布景,投资者可一眼辨认该公司所属的职业。
从上市公司改动公司称号的原因来看,事务改动、注册地改动、借壳、转型、或因财政不合格/从头合格而产生改动等都是原因,也正是因而,少次改名才应是常态。可是,主营未变,只换“马甲”的上市公司可谓层出不穷。
从商场反应来看,或许经过简略改名来蹭热门、搏眼球引来了股价的上涨,才是上市公司热心改名更重要的原因。
比方新世纪更名而来的联络互动(002280.SZ),改名当天大涨7.28%,尔后接连收成3个涨停。海隆软件改名而来的二三四五(002195.SZ),当天大涨5.95%,尔后再接连收成两个涨停。
更有一些所谓的“污点”上市公司,企图经过更名而逐步淡化投资者对公司过往不良成绩或行为的回忆。
比方,曾财政造假上市的万福生科改名佳沃股份(300268.SZ),公司称改动公司称号和股票简称,契合公司开展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可以满意公司运营开展及品牌建造的需求,包括公司重要信息,有利于投资者辨识,并不存在使用改动称号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的景象。
又比方曾擅发1001项奇葩公告的ST慧球将公司中英文称号都进行了改动,由广西慧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动为广西慧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也有的确由于公司事务改动而改名的。比方本年6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将公司称号拟改动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尔智家”。“青岛海尔”这一称号现已随同公司26年,此次更名,并不是简略的改动称号,而是表现深耕家电业的海尔将逾越家电自身,全面发力才智家庭。
“更名换涨”老方一贴,却屡试不爽,但记者观察到,从股价涨起伏和上涨时长来看,投资者“聪明”了,也更慎重了。物极必反,之后想要单靠换“马甲”搏眼球的上市公司,恐怕要当心了。